
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为了依法打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特制定本解释。对于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诈骗公私财物,应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所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数额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对于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诈骗行为,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对于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上述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对于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并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对于诈骗近亲属的财物,如果近亲属谅解,一般可以不按犯罪处理。如果确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对于未遂的诈骗行为,如果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目标,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对于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对于实施上述行为的数量达到上述标准十倍以上,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对于既有既遂和未遂的诈骗行为,如果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如果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处罚。
如果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如果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应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于案发后查封、扣押、冻结的诈骗财物及其孳息,如果权属明确,应当发还被害人;如果权属不明确,可以按被骗款物占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但已获退赔的应予扣除。
如果行为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对于他人善意取得的诈骗财物,不予追缴。
对于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情况,以本解释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规定。规定明确了铁路运输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包括发生在铁路工作区域的犯罪、针对铁路设备和设施的犯罪以及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在执行职务中的犯罪。同时,也详细列举了铁路运输法院在民事案件方面的管辖范围,涉及铁路
再审的定义和程序,再审是对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活动。再审可以由本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对于刑事案件再审是否开庭审理取决于具体情况,某些再审案件需开庭审理如第一审程序审理的案件等,而其他一些情况可以不进行开庭审理
盗窃罪取保候审时如果没有谅解书会如何判刑。文章指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盗窃罪的刑罚标准是根据盗窃数额和具体情节来决定的。如果没有谅解书,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详细阐述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包括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还明确了虚假恐怖信息的定义。对于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应选择一项重罪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