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记录完善与否,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充分体现。对审计资料的记录应当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不产生疑义。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好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掌握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基本技能,用精炼的文字,准确完备的表达复杂的审计对象,使审计记录条理清晰,简练畅达,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二、确定审计记录的分类标准。同一审计人员在同一审计事项往往因分类思路而异遂产生一些难以进行综合的审计记录,因此,制定统一的审计记录分类标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基础建设。在制定审计记录的分类标准应做到:要注意所列记录应当与会计对象的分类方法基本协调,必须将会计账户分类与按项目分类有机结合,坚持以按会计账户分类为基础的方法。
三、设计审计资料的分类记录。要按照审计操作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地设计各具特色的审计记录。审计记录一般可分为审计调查记录和书面审查记录两大类。审计调查记录按调查对象多少,又可分为个体调查记录与群体调查记录,这两种记录需要载明类似于会议记录的有关内容,以陈述性表达为主。书面审查记录按操作方式的不同可细分为摘录性记录与计算性记录,书面审查记录应尽可能围绕审计事项的个性,多设计些格式,这样既便于审计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促进审计操作标准化。
四、严格审计取证记录内容。审计记录作为一种特定的审计文书,它也像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一样,具备其必需的实质性内容,审计取证记录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被审查内容的事实陈述;二是审计的方法;三是审计取证的对象;四是存在的错弊问题属于何种性质;五是提供审计证据人员的签证意见;六是审计记录人员的签名;七是审计记录复核人员的签名。
五、开展审计记录交流。审计机构应有计划地开展审计记录专题评议、专项经验交流和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选优判劣,通过交流经验,拓展思路,提高审计记录规范化操作水平,进而使审计记录更加完善。
由此可见,审计记录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而言都至关重要,它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和写好审计报告的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审计记录,充分保证审计质量,以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在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的时候,其实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企业顺利进行收购。而收购企业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这是收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了解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
依据公司法第184条第2款,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二个以上公司合并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对合并协议应包括哪些主要条款,公司法没有规定。表明我国公司法赋予了参与合并的公司债权人异议有阻止合并程序进行的效力。
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决纠纷。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这是由仲裁机构依据仲裁规则居间进行居中裁判,依法做出裁决的方式。采取诉讼方式解决的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自权利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