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确认裁定是否具有既判力
时间:2025-02-17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法律效力及其影响
既判力的判断标准和正当性根据
根据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既判力具有一事不再理的“消极效力”和先决事项约束此后其他诉讼中法官判断的“积极效力”两个方面。目前,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来判断既判力的标准和正当性根据:民事诉讼制度性效力说、程序保障下的自我责任说、制度性效力与程序保障自我责任二元根据说以及国家审判权说。其中,主流观点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确定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既判力应考量的因素
确定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既判力及其程度,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是否符合司法确认制度设立的根本目的;2. 司法确认制度中程序保障的程度,包括发现和查明事实的程序、当事人充分展开证据对质的程序以及程序是否严格遵循法律规定;3. 司法确认制度是否具备当事人自我责任的基础;4. 调解协议对司法确认的最终效果的影响程度。
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既判力应具有的特点
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司法确认裁定书应具有一事不再理的“消极效力”既判力。这是因为:1. 从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看,经过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合意的实质正当性基础和程序正当性基础,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同质性;2. 从司法确认制度目的看,如果允许当事人就原纠纷另行起诉,将导致人民调解制度无效,并且浪费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不符合司法确认制度简便、快捷解决纠纷的目的;3. 从程序的自我责任角度看,尽管司法确认程序的程序保障程度较低,但仍存在当事人自我责任的基础,即双方当事人的合意。
司法确认裁定书对后诉中法官判断的拘束力
对于司法确认裁定书是否对后诉中法官判断产生拘束力,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1. 从程序上看,司法确认的程序保障程度较弱,无法完全确保确认的内容与纠纷的本来面目一致,过度强调合作而弱化对抗;2. 人民调解协议是双方让步的结果,与纠纷的真实情况可能存在不一致。综上所述,司法确认裁定书应具有一事不再理的“消极效力”既判力,但对后诉中法官的判断不产生拘束力。这样的安排既能保障司法确认制度的运行效果,又能兼顾纠纷的真实情况。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诉的提起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
刑事案件判刑五年如何减刑
刑事案件判刑五年的减刑流程和规定。执行机关需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交减刑建议书,并组成合议庭审理。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减刑申请需经过法定程序,包括审查材料、审理和裁定等。减刑裁定需及时送达给相关机关和罪犯本人。人民
-
监察委与纪委的区别
监察委与纪委的机构性质、监督对象、业务依据及监察范围等方面的区别。监察委是国家机构,监督所有公职人员,依据《国家监察法》开展业务;而纪委是党的机构,监督所有中共党员,依据党章党纪党规开展业务。监察委的职责包括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
-
双规期间对军龄的计算问题
关于现役军人受到刑事处分后的军龄计算问题,总政治部对此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双规措施的适用时间限制、目的与重要性。双规措施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包括适用阶段、使用主体、使用时限和使用地点等。其目的是保护被调查对象免受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避
-
崔某与莱阳某调味品公司劳动争议案件
-
延期开庭审理是否需要裁定?
-
离婚证据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