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规”的一般程序是由承办党员违纪案件的纪委调查组进行。在初查案件后,调查组需要掌握调查对象一个或数个足以立案的违纪事实。一旦调查组确认有足够的证据,他们将向纪委常委提出“双规”建议。只有在纪委常委同意后,才能采取“双规”措施。
对于特殊人员,如直属部门一把手、政府组成局一把手等,“双规”必须报请同级党委的同意。如果涉及同级党委的组成人员,必须报请上级纪检部门,并由上级纪检部门管辖。而中央委员必须报请中央的同意。
目前,一些地方的纪检部门已经对“双规”的报批程序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调整。例如,湖南已将“双规”的审批权收归市一级纪检部门。
如何完善“双规”措施,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法制化。文章指出,“双规”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利器之一,需要改进和规范。文章提到了“双规”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超范围、无时限、太随意等,并指出“双规”应纳入法治轨道,严格适用对象、实施主体、审批程序及时限,并保护被
双规的定义、法律依据、性质和限制条件,以及在双规期间的行为限制、执行地点和费用、待遇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双规是中共纪检机关和政府行政监察机关采取的一种特殊调查手段,需严肃慎重使用,打人是绝对不允许的。双规地点保密,人身安全由办案机关负责。
监察委与纪委的机构性质、监督对象、业务依据及监察范围等方面的区别。监察委是国家机构,监督所有公职人员,依据《国家监察法》开展业务;而纪委是党的机构,监督所有中共党员,依据党章党纪党规开展业务。监察委的职责包括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
双规措施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其是否属于强制措施和是否违法宪法的问题。文中介绍了双规的起源和发展,指出双规最初出现在反腐斗争严重的特殊时期。同时,《监察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了双规措施的使用范围和法律依据,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