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规的适用对象

时间:2024-09-29 浏览:7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629
首先,“双规”的适用对象是有限制的,它不是适用所有的中国公民,而是仅仅适用于党内,并且从实践操作来看,“双规”的对象还不是一般的党员,而是行使一定国家权力的党员,并且经常是身居要职的党员。根据中央党校张*山教授的观点,“双规”使用的对象是“执政党中行使国家权力的党员代表们”,[3]而不是现有的6700万的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党员。由于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当今中国执政党的党员,同时还行使着一定的国家权力,因此对他们的违纪行为采取一些不同于一般人的措施,是无可厚非的。

“双规”制度的合法性和人权问题

一、“双规”制度的合法性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和实务部门的实际操作,采取“双规”措施必须符合一定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有人举报有违纪事实或纪律检查机关发现有违纪嫌疑,并且需要有大量证据证明被调查人存在违反纪律的嫌疑。相比于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在司法侦查过程中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纪律检查机关在决定采取“双规”措施时更加谨慎。

二、“双规”制度对人权的影响

在法学界,普遍认为“双规”制度侵犯了人权。然而,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个国家的人们所享有的权力是受其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制约的。然而,我们的法学家却将其他发达国家适用的一般原则教条地套用到中国的现实情况上,认为中国的现实与这些原则不符合。同样,一些学者认为“双规”侵犯了公民的沉默权,即基本人权。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沉默权,要求纪律检查机关在调查执掌国家权力的党员代表的违纪案件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沉默权,这种观点显得有些苛求。此外,从“双规”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来看,被调查的官员往往曾为人民谋福利或有功于人民群众。在“双规”期间,国家一般会拨出专款,派员陪同并提供高级宾馆住宿,而不是拘留所或看守所。因此,相对于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拘留、逮捕和变相“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双规”的官员的人权得到了充分保障。总的来说,虽然“双规”制度存在一些争议,但在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的情况下,其合法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三、结论

在评估“双规”制度时,应当基于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客观分析。尽管“双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人权产生影响,但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刑事诉讼过程,被“双规”的官员的人权仍然得到了相对充分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双规”制度,不应一概而论地认为其侵犯了人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法扭送:权利与限制

    刑事诉讼中的扭送行为,包括其定义、权利与限制。公民在特定情况下有权将犯罪嫌疑人扭送给司法机关处理。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协助打击犯罪的权利。但扭送对象只能送往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这一限制对保护扭送对象和应对反抗威胁不利。建议扩大接受扭送对象的范围

  • 行政组织的表现形态

    行政组织的多种表现形态。政治性行政组织实现政府职能,社会性行政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服务性行政组织服务于经济基础。整体性行政组织建立完整的权责分配体系,适应性行政组织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法制性行政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必须贯彻法制原则。

  • 刑事诉讼中的监视居住规定

    刑事诉讼中的监视居住措施,内容包括适用对象、执行地点、期限和规定。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在住处或指定居所进行监视居住,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可采取电子监控等方式,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若违反规定,情节严重者可以予以逮捕。

  • 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使用戒具的合法性问题

    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使用戒具的合法性问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和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并不是使用戒具的情形,未明确规定可以使用戒具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约束。监

  •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
  • 什么是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犯罪构成条件
  • 网上追逃和通缉的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