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内部审计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审计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有哪些

时间:2023-12-21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606

实行质量控制应先了解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衡量审计工作符合审计标准的程度,包括人员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的质量。要实行质量控制,必须紧紧围绕审计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以保证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

1.主观认识模糊、意识不强,实际操作方法单一

主观认识模糊表现在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模糊,忽视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管理的职能;无竞争对手、思想松懈;企业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审计人员财会知识不熟练,对新的会计准则理解不透彻,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审计理论不求甚解;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审计理论;编制的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证据不充分,专业判断不合理。

3.机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被撤销或弱化,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操作程序不规范。

4.缺乏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缺乏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缺乏推动力。

搞好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

1.完善机构设置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督导力量,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2.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大培训力度,注重业务和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审计人员自学,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加强交流和讨论,提高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全面质量控制制度和项目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4.进行审计全过程控制

认真规划审计计划,加强实施中的指导和监督,强化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的复核。

5.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业务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总之,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充分把握内部审计的宗旨,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审计工作程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解散清算程序及时间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 审计方法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的程序和要求
  • 股权转让有哪些程序
  • 中外合资股权转让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