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是衡量审计工作符合审计标准的程度,包括人员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的质量。要实行质量控制,必须紧紧围绕审计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以保证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主观认识模糊表现在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模糊,忽视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管理的职能;无竞争对手、思想松懈;企业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
一些审计人员财会知识不熟练,对新的会计准则理解不透彻,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审计理论不求甚解;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审计理论;编制的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证据不充分,专业判断不合理。
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被撤销或弱化,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操作程序不规范。
企业缺乏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缺乏推动力。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督导力量,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加大培训力度,注重业务和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审计人员自学,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加强交流和讨论,提高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建立全面质量控制制度和项目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认真规划审计计划,加强实施中的指导和监督,强化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的复核。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业务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总之,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充分把握内部审计的宗旨,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审计工作程序。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
企业兼并的法律程序和手续。文章详细阐述了从初步确定兼并方和被兼并方到办理产权转让的清算手续和法律手续等步骤,包括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确定产权底价、签署兼并协议、转让价款管理等内容。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企业兼并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