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所得与非法所得是法律领域中常用的术语,它们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定义和适用范围上存在一些差异。
违法所得是指行政相对人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活动,即实施了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或未履行法定义务的所获得的利益。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的规定,违法所得数额是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获利的数额。
非法所得,也称为不法利益或不义之财,通常指犯罪所得。它包括收受他人的犯罪所得之赠与、黑吃黑以及掠夺他人的犯罪所得。在司法上,对于判刑确定的非法所得,通常会进行没收或加征罚款。而收受他人之非法所得可能会被视为受益人,而被视为共犯。
首先,违法所得是指行政相对人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活动所获得的利益,而非法所得则是指犯罪所得。违法所得的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涉及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劳动、经营、投资等行为所获得的收入。而非法所得的范围相对较广,除了违反法律规定而取得的收入外,还包括违背公序良俗原则而获取的利益。
其次,违法所得的占有是被法律所承认的,而非法所得的占有则不被法律所承认。根据法律事实引致的后果的角度来看,非法所得被定义为所有权不为占有人依法取得的收入。
最后,非法所得还可以根据收入的性质及是否具有公开性来进行分类。具有市场公开性的非法所得才能被纳入征税范围,而不具有市场公开性的非法所得则不会被纳入征税范围。
针对卖淫嫖娼人员的收容教育办法及其争议。收容教育是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法律和道德教育的行政强制教育措施,但其法律依据《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被指违背《立法法》。此外,收容教育制度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存在冲突,且全国仅有北京仍保留该制度。废除收容教
罚款与罚金的关系以及罚金与没收违法所得的区别。当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罚款和罚金有一定关联,但不可抵扣。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较轻罚金。没收违法所得是违法行为所得财产的没收,与罚金的对象是合法财产不同,二者性质存在本质区别。
伪造保单进行车辆年检的违法犯罪行为及其相关法律规定。伪造假的保险单进行车辆年检的行为会受到治安处罚或刑事追究,包括伪造、变造或买卖公文、证件等行为的处罚规定。提醒广大车主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中的没收非法财物是否可以抵扣罚金的问题。明确指出现行的法律规定下,没收的非法财物不可以抵扣罚金,因为没收非法财物和罚金的性质存在本质区别。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形式,而罚金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强制性财产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