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非现场审计应用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非现场审计应用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时间:2024-08-01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619

非现场审计的服务职能

一、目前非现场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业务数据化、电子化、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现场审计方式已难以适应审计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于是,非现场审计应运而生,它就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监督。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主要是根据实施审计的场地不同来进行的划分。

非现场审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基础上,通过网络收集审计对象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依据预定的程序来分析、评价、监测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风险程度的一种审计方法。它与现场审计的主要区别是审计人员不直接到被审计单位的现场,其职能大体上分为两方面:一是对审计对象实施不间断的监测,称为监督职能;二是收集和提供资料,为更好的实施现场审计提供资料,称为服务职能。

本文主要阐述实施非现场审计的服务职能。

二、金融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应用现状

目前,审计署金融司实行了“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处理,统一考核”的“五统一”审计组织方式,“集中审计、分散核查、专题研究”的审计模式。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中,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需要相互配合运用。非现场审计通过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调集、整理和分析,查找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使现场审计能够事先及时了解审计对象有关情况,正确制定审计计划、合理安排审计资源,从而减少现场审计时间,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非现场审计发现的疑点和初步判断有待现场审计去明确、审查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得出审计结论。

金融审计中的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是同一审计体系中可分割的两种审计方式,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可以互相补充,但是不可相互替代。虽然非现场审计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比如,非现场分析的结果只是为审计人员提供现场审计的方向和线索,不能据此做出最终结论;非现场审计的结果需要由现场审计来验证和补充。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方式,才能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非现场审计的实施特点

在实施非现场审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特点和优势。

首先,非现场审计可以降低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实施现场审计,存在成本较高、人员分散、时间紧迫等不足。而在非现场审计模式下,大大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差旅费、驻外地时间等审计成本。

其次,非现场审计可以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集中有限的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对金融总行系统的数据开展非现场审计,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针对全行所有机构业务数据整理分析,提高了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了分行审计对数据各自为战的重复处理问题,化解了各分行审计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实际需要不匹配的矛盾。

此外,非现场审计还可以统观全局,着眼于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非现场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分析、整理的是全国的数据,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各地区、各行业、各时间段的趋势变化,统观全局,有利于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最后,非现场审计可以高层次、多角度培养金融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在非现场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整理据,进而分析、修改、优化和自创审计模型,不仅提高了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熟悉了银行内部的业务流程,有利于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计算机审计的领军人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解散清算程序及时间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 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

  • 企业兼并的法律程序和手续

    企业兼并的法律程序和手续。文章详细阐述了从初步确定兼并方和被兼并方到办理产权转让的清算手续和法律手续等步骤,包括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确定产权底价、签署兼并协议、转让价款管理等内容。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企业兼并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

  •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的程序和要求
  • 股权转让有哪些程序
  • 中外合资股权转让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