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即城管,是政府的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负责维护和治理城市管理秩序,以及处理市政设施、城市公用、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等专业性行政执法事务。作为行政执法人员,他们拥有行使罚款等行政处罚权的权利。
我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了城市管理行政处罚的情形。根据该条例,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可以对以下行为进行处罚: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的行为,将被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可能面临警告和罚款的处罚。
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或者未经批准张挂、张贴宣传品等行为,将被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可能面临警告和罚款的处罚。
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街道的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和窗外,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的行为,将被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可能面临警告和罚款的处罚。
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倾倒垃圾、粪便的行为,将被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可能面临警告和罚款的处罚。
不履行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或者不按规定清运、处理垃圾和粪便的行为,将被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可能面临警告和罚款的处罚。
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不作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漏、遗撒的行为,将被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可能面临警告和罚款的处罚。
临街工地不设置护栏或者不作遮挡、停工场地不及时整理并作必要覆盖或者竣工后不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将被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可能面临警告和罚款的处罚。
总之,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有权利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以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的良好状态。
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限制,包括适用的主体、对象、时效以及处罚权的设定和限定。行政处罚主体必须是享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违法行为客观存在且具备责任能力才能适用行政处罚。同时,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由国家有权机关在立法时进行配置,不同层级
行政处罚的公开原则、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法定原则、公正原则,以及不免除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原则。要求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必须公开,同时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公民守法。在处罚过程中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避免与民事
违章建筑举报的相关部门及其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机关是负责违章建筑管理的部门,当地城建监察大队可接收举报。城建监察队伍的职责包括实施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施、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的监察,并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罚。
行政处罚的定义和范围,特别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具体操作。包括立案根据监督检查职权,调查取证程序,办案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扣押通知和处理等细节。涉及证据收集、处理违法物品等方面,强调程序的合法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