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不得跳越是指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法律行为时,必须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步骤进行,不能遗漏或疏忽法律预先设立的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设立旨在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轨迹,为行政主体设定了相应的程序性义务。行政主体必须按部就班地履行这些程序义务,否则将侵犯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影响法律的公正与严肃。
顺序颠倒是指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法律行为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先后顺序而作出行政行为,构成违法。行政程序是由多个步骤、阶段在时间上延续所构成的,如同链条一环紧扣一环,以保证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顺利进行。因此,行政主体不能先进行后面的行政程序,再进行前面的行政程序,否则将导致行为无效。
形式违法是指行政法律行为的作出应当采取某种法定形式而未采取,或采取了法律禁止的形式,构成程序违法。随着行政法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行政行为的法定形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一方面是为了监督行政主体的执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利。然而,由于我国的行政法规建设起步较晚,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导致现实生活中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时限违法是指行政法律行为的作出超过法定的时间限制,构成违法。为了保证行政活动的高效率,行政程序的各个环节应当有时间上的限制。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听证的时间限制。然而,在我们“依法行政”的建设过程中,行政主体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操作的现象并不鲜见。例如,行政主体没有按照法定的期限给予当事人充分答辩时间和出席陈述时间;或未按法定期限作出裁决,既不通知当事人也不经批准延期;或已过追诉时效仍追究相对人法律责任等。
行政程序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法律行为时,违反了行政法规规定的步骤、顺序、形式或时限,导致行政行为的无效性。在现实生活中,行政程序违法的情况比较复杂,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如果您遇到复杂的情况,我们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强拆违法建筑的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决定三个步骤。不同行政机关在不同情况下有权查处违章建筑。在调查过程中,需注意调查人员的资格、笔录的真实性以及维权方式。决定程序中,需保障被处罚人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并有可能进行听证。
如何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投诉交警乱开罚单的问题。文中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指出公民有权对交警的不严格执法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投诉步骤包括收集证据、查找投诉渠道、书面投诉以及跟进投诉进展。通过合法途径投诉,可以维护
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时限及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七条,立案时限通常为7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需遵守相关法规,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证件。处理证据时,可采取抽样取证方法,当事人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工程承包人的法律规定。依据相关法律,建设单位不得直接指定分包人,必须通过招标程序确定分包工程承包人。同时,招标人、监理人员、行政部门的责任及违法行为处理也进行了详细阐述。若违反规定,影响中标结果,中标将被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