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目标
①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
②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应收账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
⑤确定应收账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核对应收账款明细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
②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额是否正确。
③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及余额构成,选取账龄长、金额大的应收款项向债务人进行函证,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可再次复询,如不复询可采用替代审计程序进行检查,根据替代检查结果判断其债权的真实性与可收回性。
④对未发询函证的应收账款,应抽查有关原始凭证。
⑤检查应收账款中有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的,以及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检查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经授权批准。
⑥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如有,应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⑦对于用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应收账款,检查其采用的汇率及折算方法是否正确。
⑧分析明细账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⑨验明应收账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
企业兼并的法律程序和手续。文章详细阐述了从初步确定兼并方和被兼并方到办理产权转让的清算手续和法律手续等步骤,包括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确定产权底价、签署兼并协议、转让价款管理等内容。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企业兼并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