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管理 > 土地行政处罚的行政法律依据

土地行政处罚的行政法律依据

时间:2024-04-13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6865

土地违法案件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6、《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7、《江西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管理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时限:

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应在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结案。如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结案,应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结案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程序

一、受理

1、范围:

① 上级交办

② 其他部门移送

③ 群众举报

2、登记:

对受理的案件,填写《案件受理登记表》。

3、处理:

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初步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在七日内作出如下处理:

① 符合立案条件的,立案查处;

② 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部门或者举报人;

③ 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

④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

二、立案

1、立案条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行政违法案件后,应进行审查,符合以下条件的,应立案:

① 有明确行为的人;

② 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

③ 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追究法律责任的;

④ 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的。

2、立案步骤:

⑴ 审查:对受理的土地违法案件进行认真审查,听取知情人和有关单位及群众意见,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审查内容包括案件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可靠,案件的违法性质和情节是否应追究法律责任,是否应由本级、本部门管辖等。经过初步审查后,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及时立案查处。

⑵ 立案: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包括案由、违法单位(人)的基本情况、案件来源、主要违法事实及性质、受理人建议、受理部门意见、主管领导意见。

⑶ 上报: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应在立案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结案后一个月内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三、调查

1、指派承办人:

承办人应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在调查取证时,承办人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

2、询问有关人员: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关系人询问。询问结束后,制作询问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确认无误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盖章。

3、勘验检查现场:

进行现场勘验,制作勘测笔录,由勘测人员、见证人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4、收集证据:

收集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调查笔录和现场勘测笔录、鉴定结论等。

5、责令停止:

如果经调查认定有违法行为且正在进行中,应及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送达当事人,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

6、起草调查报告:

在案件调查结束后,承办人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违法案件调查报告。

四、处理

1、集体审议:

对违法案件的处理,应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集体审议,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审议应制作笔录,由参加审议的成员签名。审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如实记入笔录,并归入案卷。

2、处理调查终结的案例: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⑴ 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对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⑵ 认定违法行为轻微的,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⑶ 认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发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⑷ 认定非法批地的,撤销批准文件,注销土地登记;

⑸ 认定当事人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⑹ 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的,应给予行政处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于无权处理的,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并附调查报告和有关证据,移送有处理权的部门;

⑺ 认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五、告知

1、告知当事人的权利:

在立案调查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以书面形式(《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处罚,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如陈述权、申辩权,以及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的权利。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保密。

2、听取陈述和申辩:

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规定的地点进行陈述和申辩。

3、未告知或拒绝听取的后果:

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若不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六、听证

1、听证的程序:

承办人拟作出拆除、没收、较大数额罚款的处罚,并且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听证。

2、听证的时间和通知:

听证应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进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应在接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三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

七、决定

1、作出决定:

经过告知和听证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⑴ 当事人确有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受行政处罚的,应依法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

⑵ 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应移送司法机关;

⑶ 当事人有违法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可不予行政处罚的,应作出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⑷ 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依法不应给予行政处罚的,应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⑸ 认为依法应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的,可以直接给予行政处分或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并将有关证据材料移送监察机关,处理结果应抄送移送案件的行政机关;

⑹ 对于冲击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暴力威胁或围攻、殴打、侮辱执法人员,拒绝、阻碍国土资源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案件,应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处理。

2、制作决定书:

对于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应制作《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

3、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被处罚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被处罚人应在知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建设单位或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八、送达

1、送达时间: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应在三日内送达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并在宣告后当场交付。

2、送达方式:

① 直接送达

② 留置送达

③ 委托送达

④ 邮寄送达

⑤ 公告送达

3、送达回证:

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说明收到法律文书的日期,并签名盖章。若受送达人拒绝签收,送达人员应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并由负责送达人员和见证人签名盖章。

九、执行

1、当事人自行履行: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当事人履行后,将履行情况记入《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笔录》。

2、申请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期满后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连同案卷副本送交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结案

承办人在违法案件处理完毕后,应填写《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结案。

结案后,承办人应将办案过程中形成的文书、图件及照片等编目装订,立卷归档。

重大案件和上级交办的案件结案后,应将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违法案件结案报告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应附上人民法院判决书副本。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执法主体分为法定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法定机关委托行政机关三类。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可决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但人身自由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部分大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授予城管立法权,但并非所有城管都具有执法权。地方政府的

  • 定损是否应包含误工费,误工费的法律依据

    快递公司把快递弄丢了,买家一般可要求原价赔偿。快递丢了,买家属于产生了物质财产损失,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法律、行政法规对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和赔偿限额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法律规定行政征收依据是什么?

    行政征收的法律依据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根据该法律,国家可以依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进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相应的补偿。行政征收可以分为因使用权而引起的征收、因行政法上的义

  • 刑事赔偿与罚金的区别是什么

    司法罚款是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行政诉讼行为采取的强制措施,目的是制裁妨害诉讼的行为,防止妨害诉讼行为的再次发生。人民法院作出罚款决定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机关作出罚款决定的法律依据是有关行政法律规范和《行政处罚法》。

  •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收费要有什么法律依据
  • 口头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房屋拆迁纠纷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