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依法公正地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根据本规定,人民法院将受理以下反倾销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
(一) 有关倾销及倾销幅度、损害及损害程度的终裁决定;
(二) 有关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以及追溯征收、退税、对新出口经营者征税的决定;
(三) 有关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倾销税以及价格承诺的复审决定;
(四)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反倾销行政行为。
与反倾销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个人或者组织为利害关系人,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利害关系人包括向国务院主管部门提出反倾销调查书面申请的申请人、有关出口经营者和进口经营者以及其他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被告应当是作出相应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的国务院主管部门。
与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其他国务院主管部门,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一审反倾销行政案件由被告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或被告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人民法院将依照行政诉讼法及其他相关反倾销的法律、行政法规,参照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合法性审查。
被告对其作出的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反倾销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人民法院将根据被告的案卷记录审查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被告在作出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时没有记入案卷的事实材料,不能作为认定该行为合法的根据。
原告对其主张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经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查,原告提供的证据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被告在反倾销行政调查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不如实提供或者以其他方式严重妨碍调查,而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在反倾销行政调查程序中,利害关系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证据、不如实提供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严重妨碍调查的,国务院主管部门根据能够获得的证据得出的事实结论,可以认定为证据充分。
人民法院将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以下判决:
(一) 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行政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 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有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行政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等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反倾销行政行为;
(三) 其他根据法律或者司法解释作出的判决。
人民法院在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时,可以参照有关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本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法律处罚措施。对于个人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行为,责任人将会受到行政处分甚至被开除处分。包括强制集资、擅自降低补偿标准等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同时,《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也规定了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的法律
火灾事故的赔偿问题,首先分析了火灾事故的认定与责任归属,接着介绍了刑法中涉及的两类火灾罪名失火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罪,并阐述了民事赔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文章还引用了相关法律条款对火灾事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详细说明。
违纪事实认定的依据及程序。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党内法规、党章等,程序规定根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进行。同时,容错纠错机制的存在会影响轻微违纪行为性质的认定。建议完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以体现党内审查特色。
《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违法行为发现时间的规定。法律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则不再给予处罚,且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或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发现时间的主体是处罚机关,包括公安、检察、法院等。正确理解和应用该规定对于行政处罚的公正性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