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适用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四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
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不会因此停止执行。
第四十六条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除非根据法律规定需要当场收缴的情形。
根据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二十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罚款。
根据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如果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根据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时,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如果没有这样的罚款收据,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根据第五十条的规定,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在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包括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及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法诉讼的相关规定,包括复议和起诉的程序、条件和法律规定等。这些来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阐述对于公民了解和参与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