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赔偿法》),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发生但持续至2010年12月1日以后的行为,应适用修正后的《赔偿法》。
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一般适用修正前的《赔偿法》。但以下情形之一的,应适用修正后的《赔偿法》:
(一) 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已经受理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但尚未作出生效赔偿决定;
(二) 赔偿请求人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提出赔偿请求。
对于2010年12月1日以前已经受理但尚未审结的国家赔偿确认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作出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不予确认职务行为的法律文书,未依据修正前的《赔偿法》规定提出申诉并经有权机关作出侵权确认结论,直接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赔偿的,不予受理。
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于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发生法律效力的赔偿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的情况,人民法院在审查处理时应适用修正前的《赔偿法》。但仅就修正后的《赔偿法》增加的赔偿项目及标准提出申诉的情况,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对于人民法院审查发现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发生法律效力的确认裁定和赔偿决定确有错误应当重新审查处理的情况,应适用修正前的《赔偿法》。
对于赔偿请求人认为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符合修正后的《赔偿法》第十七条第(一)、(二)、(三)项、第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在刑事诉讼程序终结后提出赔偿请求。但以下情形除外:
(一) 赔偿请求人有证据证明其与尚未终结的刑事案件无关;
(二) 刑事案件被害人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以财产未返还或者认为返还的财产受到损害而要求赔偿。
对于赔偿请求人认为人民法院存在修正后的《赔偿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民事、行政诉讼程序或者执行程序终结后提出赔偿请求。但对于人民法院已依法撤销对妨害诉讼采取的强制措施的情形,可以除外。
对于赔偿请求人或者赔偿义务机关认为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存在错误,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的情况,不停止赔偿决定的执行。但对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依据修正后的《赔偿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决定重新审查的情况,可以决定中止原赔偿决定的执行。
人民检察院依据修正后的《赔偿法》第三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在2010年12月1日以后作出的赔偿决定提出意见的情况,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应当决定重新审查,并可以决定中止原赔偿决定的执行。
本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本的相关内容。该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若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同时对于能够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的情形也做出了相应规定。侵犯公
国家赔偿的赔偿请求人包括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受害公民的继承人和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国家赔偿义务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被授权的组织、委托的行政机关等。国家赔偿法不赔偿的类型包括立法赔偿、军事赔偿和抽象行政行
行政赔偿的当事人分为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请求人是指受到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他们有权要求赔偿。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如果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也有权要求赔偿。而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承受其权利的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6条的规定,对于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的损害,有以下赔偿处理方式:返还财产、解除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恢复原状或给付相应赔偿金、给付拍卖或变卖所得价款、支付停产停业期间费用、支付银行存款利息、按直接损失给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