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是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普通法系国家中,国家赔偿责任被归属于民事责任范畴。这一归属主要是因为普通法系国家没有公法和私法的区分,并且普通法的传统观念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国家机关还是公民的过错所造成的损害,都应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
国家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国家权力的非法侵害。因此,将国家赔偿责任归属于国家责任更有利于实现立法目的。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如法国,国家赔偿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国家责任,由行政法院管辖,适用不同于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
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
代位责任说认为,国家赔偿是由公务员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由国家代为承担赔偿责任。换句话说,国家承担的责任并不是自己的责任,而是代公务员承担责任。这是为了确保受害人能够得到实际赔偿,因为公务员的财力有限。
自己责任说认为,只要损害发生在国家权力运作过程中,无论公务员有无主观过错,国家都要负赔偿责任。该学说认为,国家授予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权限本身就包含着被公务员违法执行的可能性,因此国家应当负担危险责任,与公务员个人是否有故意或过失以及是否应负责无关。
合并责任说认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取决于公务员是否具有公务机关的身份。如果公务员具有公务机关的身份,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属于自己责任;如果公务员仅具有受雇人的身份,则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属于代位责任。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中间责任说认为,当公务员的侵权行为被认定为公务机关的侵权行为时,国家对公务员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属于自己责任。如果公务员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该行为就不再属于公务机关行为,而只是该公务员个人的行为。国家应该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而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责任属于代位责任。
折衷说认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公务员的侵权行为发生在执行职务时,并且赔偿责任的要件需要公务员具有故意或过失,那么国家赔偿责任既具有自己责任的性质,又具有代位责任的性质。
民用客机遇险时的法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机长在遇险时有特殊权力,需采取抢救措施并保障乘客安全。同时,机长还需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对于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法律有明确规定。而对于非民用航空器所致的损害,尽管存在法理上的国家赔偿可能性,但
《关于审理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实施对国家赔偿责任判错制度的重要意义。新规定扩充了确认程序的功能,允许个人或团体在没有正式纠正误判的情况下寻求司法救济。同时,新规定加强救济手段的要求,并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标准。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国家
承运人责任险作为一种民事赔偿责任保险的定义及其运作机制。该保险旨在保障被保险人在运输过程中因事故导致的旅客伤亡和财产损失,或危险货物损失,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国家实施承运人责任险的强制保险制度,旨在确保道路运输受害人能及时获得救助或赔偿。
国家赔偿案件的审判监督程序。包括申请再审的流程、国家赔偿的定义和责任主体、申诉程序至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规定、赔偿委员会重新审查和决定赔偿的流程、检察机关的监督以及立案程序和审查立案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在领取国家赔偿款后,如判决不服,可申请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