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国家宏观决策对统计资料的需求,减轻统计调查对象负担,提高统计调查的有效性和质量,条例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规定:
为控制统计数据生产过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条例专章规定了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并对统计调查对象的报送义务和统计调查组织实施机关提出明确要求。
条例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布的主体和权限,包括区分不同统计资料、明确公布主体及权限的要求。同时,为避免因简单对比统计数据产生误解,规定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布主要统计指标的涵义。此外,公布统计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未公布的统计资料不得对外提供,不得利用未公布的统计资料谋取不正当利益。
条例列举了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具体情形和统计造假行为的典型做法,并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例如,对于大面积发生或连续发生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以及发现统计数据严重失实而未予纠正的情况,地方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将受到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通报。对于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或者指使、强令统计调查对象或其他单位、人员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的行为,将责令改正,并进行通报。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处分。
新条例下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将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明确,专项审计调查范围增加。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布更加开放,并明确不事先通知的直接审计情形。为规范审计机关行为,保障审计决定的准确和公正,新条例还加强对审
征地合法性问题的关键内容。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及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如果地方政府在取得征地批文后的两年内未进行拆迁安置等实施行为,该批文将失效。强调了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保障土地合法性的必要性。
最新施行的《民诉法新司法解释》中关于财产保全期限的规定。新司法解释对财产保全期限进行了全面修订,延长了存款冻结、动产查封和不动产查封等期限,并与审理期限相匹配。同时,取消了续行保全期限的限制性规定,并明确了审理程序中财产保全期限的规定,保障了当事人的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回避利害关系,同时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在封存被审计单位资料时需遵循程序,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组织和指导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