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察记账凭证的外在形式,检查其基本要素是否表达清晰,是否存在粗糙、模糊之处,以及是否有完备的手续,是否有经手人和复核人的签章。
2. 检查记账凭证中的会计分录,验证所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否正确,能否准确反映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以及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明确,指向是否清楚。同时,还要检查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的层次是否清晰,所涉金额是否无误。
3. 检查记账凭证的摘要,判断其是否能够清楚说明经济业务的轮廓和梗概,是否存在似是而非的情况。
4. 如果记账凭证是通过计算机填制的,需要核对所采用的科目编号,以防止混淆不同会计科目的顺序和编号,并检查填制凭证的操作程序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进行了存盘或保留必要的备份。
对于记账凭证数量较大的情况,审查人员可以采用抽样审查的方法,以便更加重点地进行审查,并提高效率。
1. 核对会计科目核算的经济内容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
2. 核对记账凭证中的借贷方金额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特别是对于附有多张原始凭证的情况,需要进行加总验证,不仅核对数量和金额,还要核对业务内容、凭证张数和业务发生的时间等。
3. 核对汇总记账凭证与分录记账凭证的合计数是否相符。
4. 核对记账凭证与明细账、日记账和总账之间的一致性,查看是否存在矛盾的地方。
如果发现明显的矛盾且无法正常解释的异常凭证,审查人员应进一步进行查询。
1. 对被查单位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凭证经办人、货主或客户等进行询问。
2. 进行函询,包括积极函询和消极函询。函询对象一般是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凭证经办人、被查单位的货主或客户等。在查询过程中,应查清记账凭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1. 使用比较分析法,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时间、业务发生地点、数量、金额等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正常业务凭证的对比,找出可疑凭证的破绽;并与发生误差的凭证进行对比,找出错误和舞弊的共性。
2. 使用经验判断法,分析和判断记账凭证错误和舞弊的动因和根源,界定其对相关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影响。
3. 采用计算统计法,分析记账凭证发生舞弊的概率,并计算涉及的金额。
4. 可以采用内查外调法,对在被查单位内部无法查清楚的特殊凭证,向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以收集外部审查证据。
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复核与审理后的办理程序,包括提出审计报告、处理处罚审计决定、建议处分和移送等环节。同时,文章还解答了税务登记变化时的办理程序以及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通报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审计结果报告包含对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审计范围的说明、审计发现和问题的说明、整改建议及跟踪审计情况。同时,纳税人需按法律规定向税务机关报
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过程中,如发现文字或数字记错时,可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划销时必须注意使原来的错误字迹仍可辨认。更正后,经办人应在划线的一端盖章,以示负责。在记账以后,如果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科目或金额有错时,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
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经查明确属企业所有,应根据盘存凭证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凭证,经有关人员签证后送交企业会计部门,为盘盈固定资产开立固定资产卡片,并按重置价值和估计已提折旧额估价入账。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