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察记账凭证的外在形式,检查其基本要素是否表达清晰,是否存在粗糙、模糊之处,以及是否有完备的手续,是否有经手人和复核人的签章。
2. 检查记账凭证中的会计分录,验证所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否正确,能否准确反映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以及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明确,指向是否清楚。同时,还要检查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的层次是否清晰,所涉金额是否无误。
3. 检查记账凭证的摘要,判断其是否能够清楚说明经济业务的轮廓和梗概,是否存在似是而非的情况。
4. 如果记账凭证是通过计算机填制的,需要核对所采用的科目编号,以防止混淆不同会计科目的顺序和编号,并检查填制凭证的操作程序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进行了存盘或保留必要的备份。
对于记账凭证数量较大的情况,审查人员可以采用抽样审查的方法,以便更加重点地进行审查,并提高效率。
1. 核对会计科目核算的经济内容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
2. 核对记账凭证中的借贷方金额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特别是对于附有多张原始凭证的情况,需要进行加总验证,不仅核对数量和金额,还要核对业务内容、凭证张数和业务发生的时间等。
3. 核对汇总记账凭证与分录记账凭证的合计数是否相符。
4. 核对记账凭证与明细账、日记账和总账之间的一致性,查看是否存在矛盾的地方。
如果发现明显的矛盾且无法正常解释的异常凭证,审查人员应进一步进行查询。
1. 对被查单位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凭证经办人、货主或客户等进行询问。
2. 进行函询,包括积极函询和消极函询。函询对象一般是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凭证经办人、被查单位的货主或客户等。在查询过程中,应查清记账凭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1. 使用比较分析法,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时间、业务发生地点、数量、金额等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正常业务凭证的对比,找出可疑凭证的破绽;并与发生误差的凭证进行对比,找出错误和舞弊的共性。
2. 使用经验判断法,分析和判断记账凭证错误和舞弊的动因和根源,界定其对相关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影响。
3. 采用计算统计法,分析记账凭证发生舞弊的概率,并计算涉及的金额。
4. 可以采用内查外调法,对在被查单位内部无法查清楚的特殊凭证,向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以收集外部审查证据。
新条例下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将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明确,专项审计调查范围增加。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布更加开放,并明确不事先通知的直接审计情形。为规范审计机关行为,保障审计决定的准确和公正,新条例还加强对审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回避利害关系,同时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在封存被审计单位资料时需遵循程序,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组织和指导审计工作。
国务院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新条例为审计部门提供了更具体的权限,包括封存资料和资产、查询账号和存款以及对不配合审计的单位实施处罚。同时,公布审计结果的范围扩大,有助于提升审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虽然增强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但在
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经查明确属企业所有,应根据盘存凭证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凭证,经有关人员签证后送交企业会计部门,为盘盈固定资产开立固定资产卡片,并按重置价值和估计已提折旧额估价入账。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