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批评权是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态度与作风有权提出要求克服改正的意见。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有提出改进的主张和方案的权利。申诉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做出的决定不服,可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请求,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它有诉讼上的申诉和非诉讼的申诉之分。
(1)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当事人或者其他公民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裁判不服,认为确有错误,依法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要求重新审查处理的行为。它一般在申诉主体、申诉对象、申诉期限、申诉理由和申诉效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
(2)非诉讼的申诉是指公民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决定不服,向其上级机关提出申请,要求重新处理的行为。它在申诉主体、申诉对象、申诉期限、申诉理由和申诉效力等方面一般没有特别的限制。
控告权是指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有提出指控与请求有关机关对违法失职者予以制裁的权利。
检举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机关进行揭发和举报的权利。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有关机关应当查清事实并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同时,行使该权利的公民亦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宪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公民在行使申诉、控告、检举权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就是说,公民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必须实事求是,决不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有意诬告陷害他人。凡是捏造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的,要按照情节轻重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刑法》第243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人员犯前款罪,从重处罚。”诬告是指捏造事实,伪造证据,作假证明以陷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如果是错告、误告则不承担刑事责任。
公民在享有申诉权、控告权时,也要承担如实陈述的义务、接受司法机关依法进行人身检查的义务,例如:为了确定被害人的某引起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况,司法机关认为需要检查被害人身体时,被害人有义务接受检查,被害人也可主动要求检查身体,以证明伤害情况。此外,公民有保守秘密的义务,对司法机关询问和其陈述的一切内容不得向他人透露;涉及国家机密,负有不得泄露的义务。
盗窃案立案后不予查找的,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诉或者控告;如果对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构成报复陷害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打击报复陷害他人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则是意图使他人枉受刑事追究;报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他人冤枉偷东西的,如果被司法机构追究刑事责任,非法侵害了利益的,可以申请国家赔偿,但不能向冤枉自己的人请求赔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符合诬告陷害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