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者的赔偿主体不同。
国家赔偿的主体是国家,即国家是赔偿责任的承担者,但具体的赔偿义务由法定赔偿义务机关履行,民事赔偿的主体是民事主体,赔偿主体与赔偿义务人是一致的。
2、两种赔偿发生的基础不同。
国家赔偿发生在国家权力的动作过程中,由国家侵权行为引起;而民事赔偿则由发事侵权行为引起,发生在民事活动中,与公共权力的动作无关。
3、两种赔偿的归责原则不同。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违法原则,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即国家赔偿以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违法为前提。而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过错原则,即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前提。此外,在民事赔偿中还确立了无过错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作为过错原则的补充。
4、两种赔偿的程序不同。
国家赔偿的程序较为复杂,分为行政赔偿程序和刑事赔偿和程序,它和民事赔偿程序相比,有二点显著区别:
首先,在提起国家赔偿诉讼之前,除在行政诉讼中附带提起赔偿外,请求人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即实行赔偿义务的机关决定前置原则,不经该决定程序,法院不予受理。而民事赔偿中,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赔偿请求,无需经过任何前置程序。
其次,证据规则不同,国家赔偿一般实行“初步证明”规则,即赔偿请求人首先要证明损害已经发生,并且该损害系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所引起,继而,证明责任转移到被告,被告即国家机关要证明引起损害的行为合法或从未实施该行为等有得于自己的证据;而民事赔偿诉讼中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
5、两者的赔偿范围不同。
国家赔偿主要限于物质损害的赔偿,精神损害原则上不予赔偿;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以直接损失为限,不包括间接损失。而民事赔偿既包括对物损害的赔偿,也包括对精神损害的赔偿,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不以直接损失为限,也包括间接损失。
6、两者的赔偿方式不同。
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赔偿方式;而民事赔偿既可以采取金钱赔偿方式,也可以采取恢复原状等方式。
国家对于公民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标准及相关事项,包括律师费用及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对于遭受侵权行为造成劳动能力丧失的受害者,可以获得包括医疗费、护理费在内的赔偿金,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赔偿中律师的收费标准以及
搬迁国家时的赔偿标准问题,详细介绍了房产补偿金、提前搬迁奖励、政策性补贴、政策性补偿以及政策性补助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于水库搬迁,也依据地区实施的拆迁赔偿准则进行合理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合法补偿、搬迁及临时安置费用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迁坟国家赔偿标准,包括砖砌或水泥建造的坟墓、骨灰盒式坟墓以及已埋土坟的补偿标准。具体补偿金额根据地方政策和实际情况而定。此外,《国家赔偿法》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的赔偿标准也进行了说明。申请国家赔偿的标准是按照申请时去年的规定计算。
农村煤矿占地赔偿的问题。对于行政占地,没有赔偿金只有补偿金,补偿标准由地方政府自行规定。征收土地需依法批准后公告并实施,包括开展现状调查、风险评估、公告补偿标准等。征地赔偿和征地补偿存在区别,前者基于征收方的违法行为,后者基于依法征收行为。两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