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负责进行。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监督,以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并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各种审计程序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审计目标包括检查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以及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的时间范围不仅局限于审计报告中明确的时间范围,还包括对以前年度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确认,对报告期后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适当关注和披露,以及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应充分理解审计的时间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1.注册会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考虑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但不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抽样范围和规模,而不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专项审计。
2.注册会计师应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恰当选用会计政策和合理作出会计估计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但注册会计师应对其进行恰当评价。
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重点是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而不是检查小额业务处理的正确与否。注册会计师应着眼于影响财务报表总体的重大事项的列报,并增加评价财务报表总体列报的程序。
严格遵循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包括实物资产监盘、往来户发函询证等程序。注册会计师还应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异常现象发现实质性问题,以确保审计质量并降低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对所有使用者都有效,即使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列示报告用途,附加条款也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对任何审计报告都坚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态度,不心存侥幸。
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复核与审理后的办理程序,包括提出审计报告、处理处罚审计决定、建议处分和移送等环节。同时,文章还解答了税务登记变化时的办理程序以及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通报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个人独资企业由于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而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属于企业性质团体,可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个体经营和团体的定义及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受贿罪刑满释放后是否能够就职于单位的规定。刑满释放后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在私营企业单位工作,但不能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职。同时,报考公务员需满足相关资格条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审计结果报告包含对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审计范围的说明、审计发现和问题的说明、整改建议及跟踪审计情况。同时,纳税人需按法律规定向税务机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