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明显的办错案情况,当事人可以向上级部门提出重新审理的要求。
根据新修订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与1999年6月11日公布施行的规定相比,新规定明确,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错案的情况,不受执法过错责任人单位、职务、职级变动或者退休的影响,将终身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根据规定,执法过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以下情况: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违法处理决定等执法错误。
根据《人民公安报》今年1月4日的报道,公安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扩大)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修订稿)》。
在该会议上,公安部的相关领导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过错的认定标准和责任划分,区分不同情况下的责任追究方式,落实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根据规定,对于警察执法过错的处理,应根据执法过错责任人员的违法事实、情节、后果和责任程度分别追究刑事责任、行政纪律责任或者作出其他处理。
记者注意到,如果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刑讯逼供、伪造证据、通风报信、蓄意报复、陷害等故意造成执法过错的情况,相关责任人将会受到严厉的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此外,规定还明确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责的情形,其中包括由于轻微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情况等。
如果执法过错案件影响恶劣、后果严重,除了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外,还应根据相关规定追究公安机关领导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任务由发生执法过错的公安机关负责查处。
根据新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错案的情况,不受执法过错责任人单位、职务、职级变动或者退休的影响,将终身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如果执法过错责任人已调至其他公安机关或其他单位,应向其所在单位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如果执法过错责任人在被作出追责决定之前已被开除、辞退且无相关单位,应在追责决定中明确其应承担的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划分方法。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受伤后可根据医院证明和公安部门的相关标准申请伤残评定。伤残等级分为十级,从一级到十级每级相差10%。等级越高代表伤残程度越严重,如一级伤残包括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等情况,而十级则是最轻微的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