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人员在处理审计事项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应当申请回避。同时,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时。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时。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时。
审计人员的回避事宜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而审计机关负责人在处理审计事项时的回避事宜,则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审计机关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如果没有以下情形之一,不得随意撤换:
审计机关负责人因犯罪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时。
审计机关负责人因严重违法、失职行为受到处分,不适宜继续担任审计机关负责人时。
审计机关负责人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责1年以上时。
审计机关负责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时。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时,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单位账户通知书。而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时,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个人存款通知书。
金融机构应当提供协助,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于相关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进行封存时,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封存通知书,并在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后解除封存。
封存的期限为7日以内。如果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7日。
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复核与审理后的办理程序,包括提出审计报告、处理处罚审计决定、建议处分和移送等环节。同时,文章还解答了税务登记变化时的办理程序以及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通报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审计结果报告包含对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审计范围的说明、审计发现和问题的说明、整改建议及跟踪审计情况。同时,纳税人需按法律规定向税务机关报
答: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有必要对现行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修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有关规定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应当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