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人员在处理审计事项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应当申请回避。同时,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时。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时。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时。
审计人员的回避事宜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而审计机关负责人在处理审计事项时的回避事宜,则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审计机关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如果没有以下情形之一,不得随意撤换:
审计机关负责人因犯罪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时。
审计机关负责人因严重违法、失职行为受到处分,不适宜继续担任审计机关负责人时。
审计机关负责人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责1年以上时。
审计机关负责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时。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时,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单位账户通知书。而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时,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个人存款通知书。
金融机构应当提供协助,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于相关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进行封存时,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封存通知书,并在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后解除封存。
封存的期限为7日以内。如果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7日。
新条例下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将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明确,专项审计调查范围增加。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布更加开放,并明确不事先通知的直接审计情形。为规范审计机关行为,保障审计决定的准确和公正,新条例还加强对审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回避利害关系,同时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在封存被审计单位资料时需遵循程序,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组织和指导审计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2006年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修订。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共七章五十八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细化。为了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本条例
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及时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弥补了现有法规的不足。第据新条例的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