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只有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过错心态下所为的侵权损害,国家才承担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指的是只有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过错行为导致的损害,国家才会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这一原则,如果行政主体没有过错,那么将奉行“谁错谁赔”的原则。
如果发生了确实无法解决的事实造成的损害,或者由国家予以行政补偿,或者由保险机关支付保险金。这样的做法既可以确保国家利益,又能够合理赔偿(或补偿)受害者遭受的侵害,同时也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除了过错责任原则外,还存在着其他归责原则。
无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主张不论行政机关行为时是否存在主观过错,只要造成了公民损害,就应承担赔偿责任。这种原则的好处在于克服了过错责任原则需要考察机关主观过错的困难,简便易行,并且有利于受害人获得赔偿。然而,无过错原则无法区分国家机关的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将赔偿与补偿混为一谈,这是不可取的。
违法原则。违法原则指的是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法律作为唯一标准来决定是否需要赔偿。违法原则不关注行政机关的主观状态,只考虑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与法律规定一致,是否违反了现行法律的规定。这一原则避免了过错原则操作困难的问题,同时克服了无过错原则赔偿过宽的缺点,具有操作方便、认定精确、易于接受的特点。因此,违法原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原则,也是我国《国家赔偿法》所采纳的原则。根据该法第二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可以看出违法原则作为行政赔偿的基本归责原则在立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本文介绍了铁路公安部门发布的《铁路公安机关赔偿工作规定》,旨在及时、准确地处理赔偿案件,保障公民、法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赔偿法》和公安部的相关规定,该规定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铁路公安机关提出赔偿或确认违法侵权事实要求的情况。铁路公安
行政赔偿诉讼是一种包含对行政赔偿的审查内容的行政诉讼。根据诉讼提起方式和审查内容的差别,可以将行政赔偿诉讼分为一并提起和单独提起两种类型。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是指在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而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