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行政赔偿 > 行政案件进行协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有哪些

行政案件进行协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有哪些

时间:2024-04-19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889
【行政诉讼】对行政案件进行协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行政诉讼中的协调制度

一、行政合同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案件的调解

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合同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案件允许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这一规定明确了调解在行政诉讼中的合法地位。

二、行政机关的裁量权和协调制度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裁量权时,如果适当减轻处罚或作出让步,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违背法律。这意味着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可以采取协调的方式,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三、协调作为解决行政纠纷的有效手段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解决纠纷,并达到定纷止争的效果。协调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有效手段,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判决的局限性

1. 单纯行政判决难以平息纠纷

由于单纯的行政判决难以彻底平息当事人的纠纷,导致行政诉讼的上诉和上访率较高。无论是撤销判决还是维持判决,都可能带来不利的后果。

2. 撤销判决和维持判决的问题

撤销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可能引发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的不服甚至上访申诉。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而相对人对重新作出的行政行为仍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这增加了诉讼成本,浪费了司法资源。维持判决的情况下,原告上诉的比率非常高,无法达到彻底解决纠纷的目的。

协调制度的必要性

1. 自由裁量权的运用

行政诉讼中适当运用协调制度能够充分体现定纷止争和案结事了,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

2. 监督行政行为的需要

行政诉讼协调制度的运用符合我国社会现实的需要,有助于监督行政行为。

3. 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追求

建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是为了追求公正与效率,符合法院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的要求。这样的制度能够提高行政行为的效率,降低成本。通过运用行政诉讼协调制度,可以更好地解决行政纠纷,促进和谐稳定发展。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创设是现实所必需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法案件有效期限

    行政诉讼法案件的有效期限以及行政赔偿诉讼的条件。对于不服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时亦如此。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赔偿诉讼需满足多个条件,包括原告是

  • 最高法发布司法责任制完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的七种错误行为将受到终身追究,包括涂改、隐匿、伪造证据等。意见强调以严格的审判责任制为核心,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确保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对法官的违法审判责任和违纪违

  • 国家行政赔偿的条例问题

    对于国家赔偿来说,主要的关于赔偿会有行政赔偿,民事赔偿,刑事赔偿等等,那么在这些赔偿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赔偿的范围与及特征条件等等,那么下文是关于国家赔偿中行政赔偿的条例。(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 行政案件二审可以调解吗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予以赔偿的,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进行调解。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行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当事人在第二审期间提出行

  • 法院申诉过程
  • 拆迁索赔纠纷找谁调解
  • 拆迁安置纠纷如何调解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