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要申请行政赔偿,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首先,必须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请求。只有在赔偿义务机关确定的赔偿数额有异议或者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的情况下,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2) 在满足国家赔偿法第三条(三)(四)(五)和第四条第(四)项的条件时,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3)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已经被法院确定违法并判决生效,当事人可以另外提出行政赔偿问题。此时,如果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赔偿而不予赔偿,或者逾期不予赔偿,或者对赔偿数额有异议,赔偿请求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1) 在申请复议时一并提出:当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2) 在提起诉讼时一并提出:法院会分别立案,可以合并审理也可以单独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执行公务的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非行政行为,如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行政机关的民事行为及行政人员的个人行为等,均不能构成行政赔偿。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申请先予执行过程中的担保方式及具体操作。申请人可通过保证人担保,提供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担保人,并承诺在败诉时赔偿损失;也可选择实物担保,如动产或不动产等可流转财产,以及现金或有价证券担保。担保的目的是证明先予执行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保证赔偿因不当执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