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主要涉及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在行政赔偿中,虽然前面列举了几类损害情况,但最后总有一类兜底条款,即“认为损害了其他人身权利的”和“认为损害了其他财产权利的”。因此,行政赔偿的标准就是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
刑事赔偿仅限于列举的几类情况,没有兜底条款。根据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可以记忆列举刑事赔偿的情况:首先,公安机关在侦查期间违法采取强制措施,例如违法拘留;侦查完毕后,交给检察机关批捕和提起公诉,此过程中出现错捕和错判的情况;判决后,交给监狱执行,执行过程中违法采取强制措施造成损害。
与行政赔偿相比,刑事赔偿对违法行为加以更严格的限定。不仅要违法,还必须达到法律所列举的错的程度。例如,错拘指的是不该拘留的人被拘留了;错捕指的是不该逮捕的人被逮捕了;错判指的是经过二审改判为无罪的情况。因此,刑事赔偿的范围比行政赔偿的范围更为窄。
从宏观的角度看,国家赔偿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排除了以下情况:
现行法规只允许对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的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而不包括立法机关。
军队在军事演习过程中造成的损害赔偿被排除。
由于公有公共设施的设置和管理不善可能造成损害,理应由国家进行赔偿。然而,由于我国正在进行改革,公有公共设施的界限不清晰,因此将其排除在国家赔偿范围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进行赔偿,实际上会按照民事赔偿的原则进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行政复议后的行政赔偿程序,包括赔偿义务机关的职责、赔偿请求人的权利、申请赔偿的要求、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期限和责任追究。赔偿请求人可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也可以同时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法给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