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要使行政追偿最大化地兼顾效率和公正,使其具有可行性,必须对“先赔偿后追偿”之立法重新作如下解释:“先赔偿后追偿”之立法目的仅在于确保行政侵权行为的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及时的赔偿,禁止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在受害人提出行政赔偿请求时以“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应当负责”为由抗辩行政赔偿请求人,必须先行赔付。在行政赔偿数额没有最终确定以前,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得先行决定被追偿者应当承担的数额。在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支付行政赔偿费用以前,不得以强制方式实现行政追偿或命令被追偿人向行政赔偿请求人先行支付由其承担的赔偿费用。现行立法不应当被解释为,只有等到行政赔偿程序终结后才能启动行政追偿程序。因为:法律解释必须坚持公正和可行的原则。所谓公正就是不让天平歪向任何一边,在相互冲突的权利和利益之间进行客观准确的权衡。
所谓可行就是在公正的前提下,有益于法之目的的实现。而就通说对“先赔偿后追偿”所作的严格解释论,除非对行政追偿不设置任何确保公正所必需的正当程序,完全由行政追偿机关自己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且其决定是终局的。否则,行政追偿制度将在事实上被废弃,法国的现实就是例证。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正当程序之保障,行政追偿制度将可能导致极大的不公正,对行政有机体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相反,如果对“先赔偿后追偿”作如前所述的扩张解释,那么,我们就可以预设行政赔偿和行政追偿程序同时启动,一并运行的公正高效的法律程序,从而避免行政赔偿和行政追偿分阶段重复审理(因为行政赔偿和行政追偿虽有所不同,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校园欺凌是否属于黑恶势力的问题。校园欺凌不被归类为黑恶势力,虽然二者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在组织结构、经济来源、目的和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文章还介绍了黑恶势力的定义和特征,建议立法机关在立法方面明确、补充和修订,以避免论罪不当和打击范围过广的问题。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