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行为,应当承担医疗费用,并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误工减少的收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具体计算方法是将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数。
对于造成他人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应当支付医疗费用和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于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还需要支付扶养无劳动能力人的生活费。
对于造成他人死亡的情况,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于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人,还需要支付生活费。
对于前述规定中的生活费发放标准,应参照当地民政部门有关生活救济的规定办理。如果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对于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如果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情况,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医疗事故后的不同调解方式。首先,自行调解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其次,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可依据法律规定计算赔偿金并达成协议;最后,法院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但程序相对复杂且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