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修订后的《审计法》已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与过去执行了11年的旧法相比,修订后的《审计法》在规范审计行为,加强审计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变化,所以与《审计法》配套的、更加细化《审计法》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也要随之变脸。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
审计范围有四方面变化
哪些资金该国家审计部门审计,是《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最核心的内容,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今天说,在审计范围方面,修改后的《条例》有4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增加了对财政资金要跟踪审计的内容。以往审计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也就是钱花完了才进行审计,这样,往往是“事后诸葛亮”。
最近两三年,审计部门已经开始尝试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审计,希望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堵住漏洞。成功的案例包括对汶川地震救灾资金、恢复重建资金的跟踪审计,以及京沪高铁资金的跟踪审计。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其次,不仅政府全资的项目要进行审计,政府投资超过50%,或者没有超过50%,但政府拥有实际控制权的项目也要审计。制定1994年版本的《审计法》及其《条例》时,大部分国有企业,或者一些政府投资的项目都是纯粹的国资。但近年来,很多企业成分都很复杂,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也不完全是国资,但为了国有资金的安全,修改后的《条例》明确规定,政府投资超过50%,或者没有超过50%,但政府拥有实际控制权的项目也要审计。
第三是增加了专项审计的内容。据介绍,专项审计是指除了传统的预算审计外,审计部门对一些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近年来,审计署对专项审计的尝试包括,对全国病险水库出险加固资金的审计,对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审计,对三河三湖污染治理资金的审计等。
审计机关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定员定额标准以及上一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变化因素。审计机关在编制经费预算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财政收支行为的处理措施。审计机关要求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篡改和毁弃财务资料及违规资产。对违规行为,审计机关有权制止、封存相关资料和资产,并暂停拨付相关款项。同时,审计机关采取措施时需确保不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合法业务活动和生产经营
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的措施。首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实质,并巩固学习效果;其次,审计人员需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新条例要求,规范审计行为并强化质量控制;最后,采取多种宣传措施,扩大条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答: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有必要对现行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修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