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层管理模式
所谓新三板分层制度,是指在新三板挂牌的数量众多的企业当中,按照一定的分层标准,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可降低信息搜集成本,提高投资分析效率,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引导投融资精准对接。同时,通过内部分层,可以在交易制度、发行制度、信息披露的要求等制度供给方面,进行差异化的安排,以促进新三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新三板分层管理的两个目的
1、引导投融资对接
由于新三板准入端的包容度高,在静态上,企业间的差异大,包括规模、盈利能力、股本等,在动态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进度也有很大异同。采用分层模式,就有利于投融资的对接。从企业自身来讲,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对家;从投资者角度来讲,可以大大降低搜集成本上,同时缩小投资搜寻的时间和范围,因而对引导投融资更为精准、更有效率。
2、差异化的制度安排,既是监管的要求,也是服务的要求
企业的成长阶段不同,特色不同,通过分层以后,就可以在交易制度、发行制度、信息披露的要求等制度供给方面,进行差异化的安排。
新三板实施分层管理的三个影响
首先,新三板覆盖面广,包括盈利能力较强的成熟企业、处于成长期的微利企业和初创期的亏损企业。分层管理更有助于对应挂牌公司多元化的融资选择,未来在推出公司债、可转债、优先股等一系列新型融资工具时,可在不同层次的内部市场分别予以考虑。
其次,新三板扩容迅速,挂牌公司的小规模、高科技、初创期、细分行业等特征,令其投资难度较高,而分层归类有助于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能让不同的投资者甄选合适的投资标的,提升市场流动性,规避投资风险。
再有是对整个新三板市场而言,内部分层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进一步细化,内部各层次的互通流转为未来实施转板提供有益探索。目前转板机制虽得以明确,但现实的情况是,这种“绿色通道”相当于“过独木桥”,转板成功者寥寥数家。承载着企业孵化器使命的新三板,如果能为企业在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则能够把好的企业留下来。
新三板法律制度体系的相关内容,包括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报价转让、主办券商推荐挂牌业务规则、信息披露规则等。中国证券业协会对新三板管理体制进行自律性管理,并委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时监控股份转让行为。申请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存续时间、主
个人新三板开户的条件和流程。个人开设新三板账户需满足证券资产市值达到500万元以上,并具有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或相关背景。开户流程包括准备资料、办理开户手续、委托交易和转托管等步骤。个人在新三板投资时,应考虑市场流动性、企业成长性和管理制度等,同时采
目前,新三板交易方式实施的是协议转让和做市制度,协议转让是由买卖双方在场外自由对接达成协议后,再通过报价系统成交。可见,从交易的实质来看,无论是协议转让还是做市制度,进行的都是企业股权的转让。因此,按照该文件的精神,对于立法空白领域,可以参照针对沪深
市场对新三板竞价交易推出的时间点预期一再延后。而今,预期可能彻底破灭。可以肯定新三板竞价交易制度今年不会推出。实际上,多个利空消息下,近期新三板交投萎缩的现状难以改变。分析人士直言,自4月份开始,资金从新三板市场流入A股市场迹象明显。新三板可能迎来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