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应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如果申请人不满意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书后超过两个月仍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如果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其诉权或起诉期限,起诉期限应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对于复议决定未告知诉权或法定起诉期限的情况,适用上述规定。
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应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然而,对于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超过20年,对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超过5年的情况,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案件中享有起诉权利,起诉期限一般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期限,最终由法院决定。同时,提起行政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认为具体
行政复议审查合法性的三个要素。首先,行政机关必须行使法定职权,其设立、变更、撤销及职权范围需遵循法律、法规。其次,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需清楚、证据需确凿。最后,具体行政行为需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包括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行政争议的直接目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以及不适用调解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原告资格、被告的确定原则、共同诉讼和第三人的参加诉讼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复议改变是否能加重行政处罚的问题。规定行政复议机关不得对申请人作出更为不利的复议决定,不得针对同一事实加重处罚。同时,如果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应移交相应的有权机关处理。此法律适用于中国,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