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复议以行政争议和部分民事争议为处理对象。
行政复议直接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行政复议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
行政复议以书面审理为主要方式。
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
行政复议以行政机关为处理机关。
行政复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提出行政复议的人必须是认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已经做出行政决定之后,如果行政机关尚未做出决定,则不存在复议问题。复议的任务是解决行政争议,而不是解决民事或其他争议。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不服,只能按法律规定,向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复议主要是书面审查,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仍可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申请人:(姓名),(性别),于(生日)出生,家住(住址),邮编(邮编),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单位名称)
申请事项:
(请求撤销或不服被申请人作出的某个决议或处理意见,以及诉求)
事实与理由:
(列举文件依据和事实依据以及逻辑判断,证明被申请人的决议或处理意见是错误的,申请人的诉求是合理的。)
此致
(被申请人的上级部门,一般在决议、处理意见的回执中会注明)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维权的期限规定。包括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及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这些规定确保了劳动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在一定期限内采取相应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案由是案件名称,反映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案由尚未具体规定,仅发布了相关通知作为指导。现行案由分为作为类、不作为类和行政赔偿类。在适用案由时,人民法院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案由中是否使用“纠纷”二字、行政管理范围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的可行性,并详细解释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机构可以通知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但第三人选择不参加不会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需满足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