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复议以行政争议和部分民事争议为处理对象。
行政复议直接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行政复议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
行政复议以书面审理为主要方式。
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
行政复议以行政机关为处理机关。
行政复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提出行政复议的人必须是认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已经做出行政决定之后,如果行政机关尚未做出决定,则不存在复议问题。复议的任务是解决行政争议,而不是解决民事或其他争议。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不服,只能按法律规定,向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复议主要是书面审查,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仍可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申请人:(姓名),(性别),于(生日)出生,家住(住址),邮编(邮编),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单位名称)
申请事项:
(请求撤销或不服被申请人作出的某个决议或处理意见,以及诉求)
事实与理由:
(列举文件依据和事实依据以及逻辑判断,证明被申请人的决议或处理意见是错误的,申请人的诉求是合理的。)
此致
(被申请人的上级部门,一般在决议、处理意见的回执中会注明)
判断拆迁裁决合法性的七个步骤,包括确认受理通知书的发出、核实申请副本及答辩通知书的送达等。同时,也介绍了拆迁户在认为裁决违法时,可以通过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分别为行政复议和法院诉讼两种途径。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公民在行政处罚过程中的各项权利。包括知情权、陈述和申辩权、要求举行听证权、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赔偿权、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权以及申诉或检举权等。被处罚人在面对行政处罚时,应充分了解并行使自己的权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行政不作为类案件的案由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首先以“诉”作为案由的第一个构成要素,然后加入行政主体类别和不履行特定行政职责或义务作为后续构成要素。具体确定方法以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为例。案由适用范围和确定时间在立案审查阶段,并可根据审理情
企业拆迁维权的法律途径。当企业面临拆迁时,如利益受到侵害,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维权。同时,拆迁补偿内容包括资产补偿、土地补偿、房屋建筑物补偿、设备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等。此外,还有拆迁奖励费用等。在拆迁过程中,企业应注意自己的权益,通过合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