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建设工程主要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矿山工程和铁路设施工程等不同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相关部门进行行政监督的划分如下:
1.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监管。
2. 道路交通工程由国家交通运输部进行监管。
3. 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由国家水利部进行监督。
4. 矿山工程由国家国土资源部进行监管。
5. 铁路设施工程由国家铁道部进行监管。
根据监管的范围划分,质量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安全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统管。目前,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的监管主要以不同类型的工程为主,并且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建筑工程在开工前,建设单位需要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除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
根据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需要领取施工许可证。
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2. 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
3. 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4. 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5. 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
6. 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7. 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8. 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后的十五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发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工。如果因故不能按期开工,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每次延期不超过三个月,最多延期两次。如果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超过延期时限,施工许可证将被废止。
如果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发证机关报告,并进行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筑工程恢复施工时,应当再次向发证机关报告。如果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如果因故不能按期开工或者中止施工,应当及时向批准机关报告情况。如果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六个月,应当重新办理开工报告的批准手续。
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
2. 有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3. 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需的技术装备。
4. 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根据其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只有经过资质审查合格,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才能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行政许可监督的三大功能,包括行为矫正功能、预防功能和反馈功能。通过监督机制和体系,及时防止和消除系统或个人的偏离行为,保持行政许可行为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监督方式包括备案审查、资格认定和行政执法检查等。本网站还提供律师咨询服务。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的管理办法。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及国务院通知,为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了该办法。办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企业,包括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级越高表示安全生产水平越好。企业应
行政执法在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文章阐述了行政执法的定义、主体、依据、性质和目的。其中重点讨论了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和权限,以及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文章旨在说明行政执法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行政监督的概念、分类和法律依据。行政监督是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申请条件没有具体规定,只要属于监督范围的事项,行政相对人即可申请。其法律依据为《行政监察法》,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