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保险与保险虽然都具有转移风险的功能,但它们的运作方式存在差异。保险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体现为保险共同体的互助共济关系。保险人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式将风险分散给众多的投保人,自身并未承担实际损失,保险金的来源具有社会性。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后不得向被保险人进行追偿。
相比之下,保证保险中债权人将风险转移至保证人(即保险人),由保证人独立承担风险,这种行为不具有社会性。保证人只能通过反担保或追偿权来保障自身利益。虽然理论上保证不应发生损失,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被保证人违约无法偿还且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偿还保证人的情况下,损失确实会发生。然而,这种损失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费率是基于经验判断建立的。在实践中,保证保险的保险费是基于保证人收集和研究单个被保证人的相关信息,逐个判断是否接受保险。
因此,保证保险的保险费实质上是被保证人因使用保险人的信誉而支付的一种手续费。
在保证保险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保证可以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中,只有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赔偿失败的情况下,才可以要求保证人赔偿,因此保证人的责任是次要的。而在保证保险中,只要发生损失,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保险人赔偿,符合保险责任的主要特征。
然而,保证责任的次位性并不是针对债权人的求偿顺序,而是指主合同中的债务人的债务先行存在,最终责任承担者仍然是债务人。此外,在连带保证中,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或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保证保险应属于保证中的连带保证。至于保证人是承担债务履行责任还是承担损失赔偿责任,通常在保证保险合同中会有约定。
如何确定人寿保险金额的问题,涉及了计算生命价值的方法和考虑家庭需求的规则。首先,通过估计个人未来的年均收入、确定退休年龄和扣除相关支出,计算出被保险人的生命价值。其次,考虑家庭需求,包括生活费、教育费、供养金等支出以及已有保障,得出所需保额的粗略估算
担保法第十八条关于连带责任保证的定义和规定。连带责任保证是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清偿,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清偿的担保形式。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加重了保证人的负担,但对债权人更为有利。在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主债务履行期限和主债务人的
人身保险的主体范围以及保险金额确定方式。人身保险对象为自然人,法人不可作为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以投保金额为基础,结合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人身保险期限较长,计算保费需考虑利率走势。长期人寿保险具有储蓄性质,涉及提存责任准备金和投资收益。代位求偿权仅在财产
保险理赔的流程。首先,及时报案是必要的一步,包括报案人和被保险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事故详情。接着,确认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之后,准备所需单证并提交给保险公司。若涉及医疗费用报销,需准备医疗费用分割单。最后,保险公司会进行调查并审核计算赔付金额,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