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情况,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对于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情况,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除法律和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当法律已经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和种类作出规定时,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扩大规定。
当法律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时,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如果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如果催告书送达十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行政机关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执行对象是不动产,行政机关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加盖行政机关的印章,并注明日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受理。如果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且行政决定具备法定执行效力,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执行裁定,除非涉及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发现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或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之一时,在作出裁定前可以听取被执行人和行政机关的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如果裁定不予执行,应当说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不予执行的裁定送达行政机关。如果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可以在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行政复议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包括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措施决定、证书变更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针对这些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机关所依据的规定也可以提出审查申请。
双规措施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其是否属于强制措施和是否违法宪法的问题。文中介绍了双规的起源和发展,指出双规最初出现在反腐斗争严重的特殊时期。同时,《监察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了双规措施的使用范围和法律依据,并解释
在我国刑事拘留37天后是否会在个人案底中留下记录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刑事拘留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只有被判有罪才会产生犯罪记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的程序,包括拘留申请、执行拘留、通知家属以及拘留处理结束后的结果。
刑事诉讼中退侦后是否能办理取保候审的问题。在退回补充侦查期间,如果侦查期间强制措施到期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公安机关可将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补充侦查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最多两次。若证据不足,人民检察院可作出不起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