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情况,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对于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情况,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除法律和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当法律已经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和种类作出规定时,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扩大规定。
当法律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时,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如果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如果催告书送达十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行政机关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执行对象是不动产,行政机关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加盖行政机关的印章,并注明日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受理。如果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且行政决定具备法定执行效力,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执行裁定,除非涉及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发现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或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之一时,在作出裁定前可以听取被执行人和行政机关的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如果裁定不予执行,应当说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不予执行的裁定送达行政机关。如果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可以在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行政诉讼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其它诉讼的区别。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等因认为行政主体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具有强制执行性质。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在前提、目的、机关、起因及措施种类等方面存在不同。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行政本位模式主要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采用,强调行政机关自行执行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但需要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本位模式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强调司法控制和审查,防止行政权滥用,但可能降低行政效率。两种模
行政听证程序的多重意义。从理论角度看,行政听证程序是为了维护公平精神,平衡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看,行政听证可提高行政效率、节省交易成本;从行政法律体系角度看,它是核心部分,维护体系的完整性;从依法治国角度看,它加强依法行政和法治意识;加入W
我国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扣押与扣留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等类型。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设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因此,扣押和扣留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类型,且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