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期限的规定有哪些
时间:2024-08-11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强制执行期限的规定
一、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进行,否则将丧失申请执行的权利。根据当事人的身份不同,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也有所不同。如果当事人是个人,期限为1年;如果当事人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期限为6个月。计算期限的起点是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1日,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期限则是从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后1日起计算(第169条)。
二、超过期限的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如果人民法院收到申请执行书后超过六个月仍未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法院执行措施及提级执行
一、法院执行措施
一旦法院立案执行,法院应在6个月内采取执行措施。
二、提级执行
如果法院在6个月内未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您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提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强制执行的规定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立执行组织,由院长领导,负责执行本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原则上,第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也由原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其他法律文书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负责执行。如果被申请执行的财产或被申请人在外地,而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执行员又不便前往执行,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托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委托函后的15日内开始执行,并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及时向委托人民法院函复执行结果。如果在30日内未执行完毕,也应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受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的15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执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滞纳金缴纳: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
滞纳金缴纳的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滞纳金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未按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征收的附带征收。关于滞纳金的法律性质,存在损害赔偿说、行政处罚说、行政秩序罚说和损害赔偿兼行政执行罚说等不同观点。
-
肇事车法院可以拍卖吗
关于肇事车辆法院是否可以拍卖的问题。当被执行人未履行法院判决时,法院有权扣押车辆并在一定程序下进行拍卖。拍卖的前提条件是对方已申请强制执行且被执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根据相关法律,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可以进行拍卖或变卖。对于国家禁止交易的物品,将
-
工伤伤残鉴定期限及赔偿标准
工伤伤残鉴定的期限及赔偿标准。根据国家规定,伤残鉴定应在受理后的60天内完成,特殊情况可延长30天。工伤保险由雇主缴纳,未参保单位需承担治疗费用等。受伤者获得伤残鉴定结论后,可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补偿,具体标准按当地规定执行。
-
不交罚金会导致房产查封吗?
不交罚金是否会导致房产查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罚金应根据犯罪情节决定数额,并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缴纳。如未按时缴纳,法院将采取强制缴纳措施。但若被执行人遭遇特殊困难,经法院裁定可延期缴纳或减免罚金。因此,不交罚金并不一定会导致房产查封。
-
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
-
刑罚罚金怎么缴纳到法院执行
-
刑法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