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法律法规 > 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要向社会公布吗

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要向社会公布吗

时间:2023-11-14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0123

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的公示要求

依法公布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的企业名单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要求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取得资质认定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名单。

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认定条件

根据《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一) 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 (二) 具备符合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存储、拆解场地,拆解设备、设施以及拆解操作规范;
  • (三) 具备与报废机动车拆解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申请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资质

根据《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拟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的企业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应按法律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颁发资质认定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书面说明理由并不予资质认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等方式,为申请人提供便利条件。申请人可以通过网上申请来办理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资质。

公布获得资质认定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名单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取得资质认定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名单。

机动车报废标准

根据不同用途制定不同的报废标准

我国实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根据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和不同用途,规定了不同的报废标准。

报废标准与行驶限制

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道路行驶。报废的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应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解体。报废的机动车必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不同类型机动车的报废期限

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有不同的报废期限和审验要求:
  • 9座以下(包括9座)的非营运车,使用期限为15年,达到报废期限后如需继续使用,可申请延缓报废10年。从第16年起,每年需定期进行两次审验;超过20年的,从第21年开始每年审验四次。
  • 9座以上的非营运客车,使用期限为10年,可申请延期10年。从第11年开始,每年需定期进行两次审验;从第16年开始,每年审验四次。
  • 总质量小于或等于1.8吨的微型货车,使用期限为8年,不得延缓报废。总质量大于1.8吨的轻型货车及大型货车,使用期限为10年,可延期5年,在此期间每年需定期进行两次审验。拖挂的货车只能使用8年,不得延缓报废。
  • 单位货车的使用年限根据车辆的总质量而有所不同。总质量小于等于1.8吨的货车和全挂货车使用年限为8年,不得延缓报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限制及购买要求

    经济适用房的建筑面积限制及购买要求。根据相关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单套建筑面积有严格限制,市、县政府需结合当地情况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购买时,家庭需持核准通知,原则上购买面积不得超过核准面积,超过部分需按普通商品房价补齐差价。对于已住满的经济适用房,可按照

  • 拘留所存款的移交和管理规定

    拘留所对被拘留人财物的管理规定。投送监狱执行刑罚的罪犯需按规定办理财物移交手续,被拘留人的财物由本人核对签字后由押解人员保管。拘留所对存款提供保护,被拘留人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包括训诫和责令具结悔过。被拘留人的个人财物和支取进行严格的账目管理,在判刑移

  • 滞纳金缴纳: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

    滞纳金缴纳的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滞纳金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未按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征收的附带征收。关于滞纳金的法律性质,存在损害赔偿说、行政处罚说、行政秩序罚说和损害赔偿兼行政执行罚说等不同观点。

  • 伪造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如何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伪造机动车报废回收证明的,由公安机关对伪造者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果是回收企业伪造的,情节严重会吊销资质认证。(一)买卖或者伪造、变造《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交强险保单必须是本年度的,并且还在有效期的才行,公安交管部门会留存正本。

  • 不具备废机动车回收资质回收如何处理
  • 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要向社会公布吗
  • 回收废机动车拆解造成环境污染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