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法律法规 > 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要向社会公布吗

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要向社会公布吗

时间:2023-11-14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0123

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的公示要求

依法公布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的企业名单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要求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取得资质认定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名单。

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认定条件

根据《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一) 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 (二) 具备符合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存储、拆解场地,拆解设备、设施以及拆解操作规范;
  • (三) 具备与报废机动车拆解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申请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资质

根据《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拟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的企业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应按法律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颁发资质认定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书面说明理由并不予资质认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等方式,为申请人提供便利条件。申请人可以通过网上申请来办理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资质。

公布获得资质认定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名单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的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取得资质认定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名单。

机动车报废标准

根据不同用途制定不同的报废标准

我国实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根据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和不同用途,规定了不同的报废标准。

报废标准与行驶限制

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道路行驶。报废的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应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解体。报废的机动车必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不同类型机动车的报废期限

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有不同的报废期限和审验要求:
  • 9座以下(包括9座)的非营运车,使用期限为15年,达到报废期限后如需继续使用,可申请延缓报废10年。从第16年起,每年需定期进行两次审验;超过20年的,从第21年开始每年审验四次。
  • 9座以上的非营运客车,使用期限为10年,可申请延期10年。从第11年开始,每年需定期进行两次审验;从第16年开始,每年审验四次。
  • 总质量小于或等于1.8吨的微型货车,使用期限为8年,不得延缓报废。总质量大于1.8吨的轻型货车及大型货车,使用期限为10年,可延期5年,在此期间每年需定期进行两次审验。拖挂的货车只能使用8年,不得延缓报废。
  • 单位货车的使用年限根据车辆的总质量而有所不同。总质量小于等于1.8吨的货车和全挂货车使用年限为8年,不得延缓报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设置和管辖权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设置和管辖权,以及看守所的功能和职责。根据法律规定,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域可设看守所,由公安机关管辖。看守所主要关押处于侦办、预审、申述和审判阶段的未决犯,同时对被拘押人员实施装备戒备看守,确保安全并保障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此外,省、自

  • 行政强制的定义和特征

    行政强制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行政强制是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而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以及行政强制执行是对不履行行政义务的个人或组织采取强制手段的行为。其特点在于以相对方不履行行政义务为前提,目的是强迫其履行义务,且执行内容应以行政义务为限,最小损害相对方权益。

  • 行政强制措施的分类

    行政强制措施的分类。其中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以及冻结存款汇款等类型。在执行行政强制过程中,行政机关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包括保护性约束等;处置财物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进入住宅或场所需依

  • 伪造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如何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伪造机动车报废回收证明的,由公安机关对伪造者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果是回收企业伪造的,情节严重会吊销资质认证。(一)买卖或者伪造、变造《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交强险保单必须是本年度的,并且还在有效期的才行,公安交管部门会留存正本。

  • 不具备废机动车回收资质回收如何处理
  • 获得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要向社会公布吗
  • 回收废机动车拆解造成环境污染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