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回收报废的机动车后进行拆解的,如果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不整改的吊销资质。
《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拆解报废机动车,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不得造成环境污染。
第二十四条 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污染环境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拒不改正或者逾期未改正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资质认定书。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60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应予立案追诉:
(一)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二)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它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三)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四)致使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并且五人以上轻伤的;
(五)致使传染病发生、流行或者人员中毒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Ⅲ级以上情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六)其他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情形。
本条和本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的“公私财产损失”,包括污染环境直接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为防止污染扩散以及消除污染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发生的费用。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特征、客观特征、主体特征和主观特征。环境监管失职罪侵犯的是国家环保机关的监管活动及执法人员权力行为的正当性。犯罪客观表现为环保部门的不负责任行为导致环境资源破坏和公私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负有环保监督管理职责
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主体的认定问题。文章指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应扩大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应恪守传统诉讼法理论的要求。文章还按照环境侵权的种类,将环境侵权诉讼界定为三类。另外,文章讨论了环境污染侵权诉讼时效的问题,指出三年诉讼时效对受害者保护不足,最
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所需的材料,包括民事起诉状及副本、初步证据和消费者组织的证明材料等。同时,讨论了关于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问题,指出公民个人不具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只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经过法律明确规定后,才具备提起公益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伪造机动车报废回收证明的,由公安机关对伪造者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果是回收企业伪造的,情节严重会吊销资质认证。(一)买卖或者伪造、变造《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交强险保单必须是本年度的,并且还在有效期的才行,公安交管部门会留存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