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用于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
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用于制止违法行为、保护证据、控制危险等情形。
扣押财物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用于暂时控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以保证行政决定的履行。
冻结存款、汇款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用于暂时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流动,以确保行政决定的履行。
除以上列举的行政强制措施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行政强制措施,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属于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然而,并非对任何行政强制措施不服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具有可诉性,主要取决于该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关系。
对于行政即时强制措施而言,由于它是一个独立的、实实在在的处置相对人权益的行动,实施终了的行政即时强制措施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和成熟性,与行政相对人有利害关系,因此具有可诉性。
对于一般性行政强制措施而言,由于它是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或过程中采取的,并不以行政相对人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因此,它的采取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行政强制措施被行政处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所吸收,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因而不具有可诉性;另一种是行政强制措施虽然被解除,但曾对相对人权益造成影响或损害,这种行政强制措施具有独立、完整的具体行政行为特征,因此具有可诉性。
行政强制执行措施是以行政主体预先为相对人设定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为前提的。当相对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超过自行履行的法定期限,且未产生延缓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法定情形时,行政主体有权采取强制措施来督促相对人履行义务。
对于行政强制执行措施的可诉性,需要考察其与相对人权益的关系。一种情况是行政强制执行措施不增减相对人的权益或义务,因此不具有可诉性;另一种情况是行政强制执行措施通过增加相对人义务的方式来督促履行,这种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具有可诉性。
需要注意的是,法院根据行政机关的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措施属于司法强制措施,不在可诉行政强制措施之列。对于其他行政强制执行措施,由于对相对人权益产生或影响,因此允许对其提起诉讼,以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实现行政行为的司法监控。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协警纹身的合法性以及协警的招聘和资格条件。协警纹身的规定因地区而异,小面积纹身一般不影响报考,但大面积纹身则在招聘中无先例。协警招聘要求包括学历、体能测试、文化考试、体检和政审等。辅警资格条件和辅警转正条件也包括年龄、学历、法律知识和岗位经历等要求。
民用客机遇险时的法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机长在遇险时有特殊权力,需采取抢救措施并保障乘客安全。同时,机长还需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对于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法律有明确规定。而对于非民用航空器所致的损害,尽管存在法理上的国家赔偿可能性,但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及其在不同国家的执行差异。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范分散,导致立法统一性和执法模糊性。不同国家在执行权力分配和法律救济机制上存在差异,如英美主要由司法机关执行,我国则是法律授权的由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未授权的由法院执行。我国的行政救济
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区别。人民陪审员身份临时且随机选取,而法官具备固定身份和专业法律知识。人民陪审员的名额由基层法院根据审判需要确定,且候选人的筛选和审查过程严格。审判人员在一定情形下需要回避,如与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等,以确保公正处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