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依法行使职权受保护
时间:2024-08-26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案例简介
原告:某电子有限公司。被告:某区劳动局。
1996年1月11日上午,某区劳动局监察员到其辖区内的某电子有限公司对该公司使用外地劳动力的情况进行劳动现场监督检查。该电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不仅不配合监察员的工作,而且还阻止外来务工人员接受监察员的询问,并漫骂监察员,直至把劳动监察员锁在地下室达一个小时之久。情况发生之后,该区劳动局以该电子有限公司严重阻挠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为由,于1996年2月28日对该电子有限公司作出了罚款8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该电子有限公司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决撤销该处罚决定。
问题提出
本案涉及公务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的有关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五条、第一百零一条,劳动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
案情分析及处理结果
在法庭审理中,原告电子有限公司诉称:被告在对其下属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未出示“劳动监察证”,违反法定程序,属于越权行为,并且原告也没有阻挠被告行使监察权的行为。被告区劳动局辩称:其对原告进行的监督检查是依法进行的,在监察中也出具了“劳动监察证”,符合法定程序。但原告不仅不配合监察员的监察工作,而且漫骂监察员,并将其反锁在地下室,严重阻挠了被告监督检查权的行使。因而,其对原告所做的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因而请求法院予以维持。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因而,该区劳动局是有权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并且,被告认定原告严重阻挠被告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在执法程序上有立案审批表、案件处理审批表,程序合法。因而,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维持区劳动局的处罚决定。
法律问题分析
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区劳动局是否有权对其管辖下的企业作出处罚,二是该处罚是否遵循了法定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因而,区劳动局对其辖区内的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作出处罚是有法律根据的。在处罚程序上,有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必须表明身份和出示“劳动监察证”,根据法院的调查,劳动局在这一点上也不存在违法行为,因而,劳动局作出的处罚决定是正确的。对于公务员代表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有服从和协助的义务,阻碍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要受到相应的制裁。该电子有限公司之所以受到处罚就是因为阻碍了公务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权力而受到处罚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院工作人员退休后违法的处理方式
法院工作人员退休后违法的处理方式。根据法律规定,退休后的法院工作人员违纪违法不再给予纪律处分,但会根据情况降低或取消其待遇。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公务员的几种退休类型,包括强迫退休、自愿退休、病残退休和命令退休等。对于延迟退休,则是基于特定原因对已超过法
-
公务员交流制度的法律规定
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包括调任和转任两种方式,并与国有企业及不参照该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公务员交流应遵循优化配置、效益合理、服从组织及依法原则,旨在提高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并促进人才发展。
-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问题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问题。为了完善该制度,提出了建立回避对象登记、审查、定期检查及随时调整等制度,并强调协调与其他人事管理活动的关系,如考试录用、职务晋升等。同时,执行回避规定需实事求是,遵循三个原则,合理调配,保证调整环节的科学与合理。
-
公务员必须遵守回避规定
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遵守的回避规定。规定指出,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遇到涉及本人或亲属的利害关系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时,应当进行回避。该规定旨在避免公务受到“人情”困扰,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公正性。通过列举加概括的方式,对公务回避的情
-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
-
公务员作为反担保人的法律规定
-
公务员试用期内是否有探亲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