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书是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一部分,旨在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
公证机构的证明活动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活动有所不同。前者是在民事争议发生之前,对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给予认可,以防止纠纷,减少诉讼。它不能为当事人解决争议。而后者是在民事权益纠纷发生并由当事人起诉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作出裁决。
一切公证行为都产生证据上的效力。
首先,任何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经过公证证明后,国家会证明它们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从而产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如果涉及某项文书的收集和调查证据,而该文书经过公证证明,那么法院将确认其效力,并可以直接采证。当然,如果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那么公证证明的效力就会被否定。
其次,依照法律必须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公证证明成为这些法律行为生效的必要条件。法律对于不同的法律行为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包括口头、书面和公证证明,取决于该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对第三方的作用。即使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自行协议将公证证明作为双方法律行为的必要形式条件之一,那么该法律行为也必须经过公证证明才能成立。
最后,对于债权文书,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对权利义务关系没有争议,并经过公证证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那么当债务人拒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无需向法院起诉要求作出裁决。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的规定,只要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或按指印,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在签字、盖章或按指印之前,一方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并得到对方的接受,那么该合同也成立。即使法律、行政法规或当事人的约定要求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
合同盖骑缝章的方法是将每一页在侧面错开,露出一小部分,并蘸取少量印油后按压印章到侧边上。印油干透后再展开文件侧边,检查印章是否完整,是否有漏盖的页面,如有漏盖则需要再次加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后,合同成
骑缝章是在盖章时压在文件边缝上的一种印章。它具有防止文件内增减页码、防止挖补或加页造假的作用,所以常用于重要文件和合同上。骑缝章的基本作用是防伪,只要印章“骑缝”,都能起到这个作用。但是骑缝章本身也具有法律证明或确认的作用,如果是公章盖骑缝章,可以代
骑缝章就是盖章时要压到边缝。骑缝章要求“骑缝”,公章要均匀盖压在两页可折叠纸的中缝上,一半留作存根,一半持作凭证,验证时,两半相对,公章应完整、合一。加盖了骑缝章,合同整体展开可以将骑缝章还原成原章,防止对方更换合同内容、防止对方否认合同内容,避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