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法律法规 > 公证立法散谈五

公证立法散谈五

时间:2024-07-11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083

公证质量与公证员素质

公证质量与业务素质

公证质量是公证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公证人的素质则是公证质量最基本的保障。业务素质对于公证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这在公证立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从公证员的数量控制、任职条件、准入考核、审批任命、职业培训、责任追究等方面,公证立法都定下了较高的规格,以严密把关公证质量。

公证质量与政治素质

然而,相较于业务素质,政治素质更加重要。如果没有政治素质的保障,即使业务素质再高,也无法使公证队伍发展壮大和公证事业蓬勃发展。过去在行政体制下的公证处在人才录用、组织调配、执业保障、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局限。一些边远山区和经济交通落后地区的公证员数量长期不足。然而,内部考察和检视发现,公证队伍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

公证处负责人的问题

一些公证处负责人长期操纵或实际把持公证处实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拒绝公证处人员的扩充。他们拒绝外地富余的公证人才的加入,也阻拦本地符合条件的法律人才加盟。他们甚至拒绝上报内部从业已久或通过自学等方式达到执业水平的人员。这些负责人在公证处为行政体制的时候,依仗自己的业务知识,搞僵行政领导与公证处的关系,使行政领导对其无可奈何。这样的负责人在公证处改制为事业单位之后,更是得到了更大的权力。他们将公证处的“公权”变成了一个人的“私权”,凭借自己的意愿决定具体公证事项的办理与否,以及收费数额的确定。这导致一些公证事项被拖延甚至无法办理,对有关系的人则给予优惠,对没有关系的人则不给任何好处。

公证员的问题

除了负责人的问题,公证队伍本身也存在其他问题。有些公证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小费,导致公证申请人给小费的事项得到优先办理,而不给小费的事项则被拖延或不办理。这种行为在公证改革后更加肆无忌惮。还有一些公证员甚至公然进行违规行为,例如在办公桌上摆放《公证员警示录》的同时,继续收取小费。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却对公证员的素质(尤其是政治、道德素质)产生了负面影响。

公证改革的展望

尽管公证改革存在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会长时间存在,也不会阻碍公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相反,这些问题将促使公证改革的相关人员积极面对、探索和解决问题,使公证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公证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决定了公证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步伐。公证改革仍需完善公证体制、拓宽业务领域、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建设高素质公证队伍以及完善公证管理体制。公证改革的进程将围绕《公证法》的修改与完善展开,并将强调“2010年”这一时间概念。公证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以及理论工作者和关心公证改革的人们将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推动公证改革迈向成功。

公证机构定性问题的法律分析

一、公证机构定性的背景

《公证法》的颁布实施引发了公证改革的讨论和实施。然而,公证机构的定性问题成为争议焦点,给公证改革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公证法》中,并没有明确将公证机构定性为事业法人,这引发了质疑和争议。

二、公证机构定性的争议

1. 兼顾体制并存的问题:由于行政体制、事业体制和合作制的并存,为了兼顾其他两种体制的公证机构的合法存在,暂时不将公证机构定性为事业法人。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当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也改为事业体制后,才能将公证机构定性为事业法人,这并没有太大问题。2. 事业法人的概念缺失问题:除了《民法通则》中将民事主体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外,其他法律中并未出现过事业法人的概念。因此,如果将公证机构定性为事业法人,就会引发争议和困惑。

三、公证机构定性的影响

1. 公证改革的重点转移:由于公证机构定性问题的争议,公证改革的重点可能会从“改制”工作转移到《公证法》的修改和完善上。2. 引发新的问题和争议:公证机构到底应该定性为“司法证明机关”、“国家证明机关”还是“事业法人”等等,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和争议。

公证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一、公证改革的历史意义

公证改革方案作为公证改革的阶段性总结和新的起点,在中国公证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自1994年提出公证改革至《公证改革方案》出台,经历了六、七年的时间,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公证改革的关心和重视,并推动了公证改革进一步规范化。

二、公证改革的目标和计划

《公证改革方案》提出了公证改革的目标和计划,力争在2002年以前颁布《公证法》,到2010年基本解决公证工作的法律保障问题,明确公证的法律效力和公证工作的法律地位,健全公证法律体系。

三、公证改革面临的挑战

1. 完成任务的困难:公证改革的任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工作量,但根据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原定的任务完成时间可能会延长,存在一定的困难。2. 公证机构定性问题:公证机构定性问题的争议可能会对公证改革产生影响,需要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

四、公证改革的前景

在《公证法》颁布实施的大好形势下,公证改革面临着历史的抉择。在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公证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改革的航向,以实现公证改革的全面胜利。公证改革将在公证立法的基础上迎来新的发展,谱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遗嘱的法律效力与公证

    遗嘱的法律效力与公证的相关问题。遗嘱是被继承人处理财产和其他事务的行为,只要真实并符合法定条件,就具有法律效力。遗嘱不需要公证也能生效,公证是为了加强其效力。没有公证的遗嘱是有效的,但效力相对较低。遗嘱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开始生效,没有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

  • 婚前财产公证费用标准

    婚前财产公证费用标准的相关内容。文章介绍了经济类公证和民事类公证的收费标准,并详细说明了民事类公证中各项证明的费用。同时,文章还解释了婚前财产的判断标准,包括财产权的取得时间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此外,文章还指出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

  • 公证制度及其作用

    公证制度及其作用,包括公证机构的证明活动、中国公证机关的公证行为以及公证办理程序和要求。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一部分,通过证明法律行为、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来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公证办理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和出证等程序,办理时限为15天,费用

  • 农村房父母转让给子女的合法手续

    农村房屋父母转让给子女的合法手续。包括农村房屋过户的具体流程和规定,如提交登记申请书、身份证明、所有权证书等文件,并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同时,还阐述了公证的法律效力,包括法定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

  • 买回迁房赠予继承人需要公证吗
  • 公证书是否需要妻子的名字?
  • 律师公证的法律效力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