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撤诉之后有新证据可以重新起诉吗
时间:2025-02-08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中撤诉后不得重新起诉的法律规定
撤诉裁定的效力和错误纠正
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一旦准许原告撤诉,原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提起诉讼。然而,如果准予撤诉的裁定存在错误,原告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申请撤销原裁定,并重新审理案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行政撤诉的两种情况
行政撤诉有两种情况,分别是准予撤诉和按撤诉处理。1. 准予撤诉:原告可以主动申请撤诉,即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但作出判决前,原告主动要求撤回起诉。原告也可以同意被告的撤销或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后,表示同意并申请撤诉。如果被告改变了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可能满足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能不能满足原告的诉讼请求。如果满足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并且第三人也没有异议并符合其他条件,原告同意撤诉的话,法院应当准予撤诉。如果不能满足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同意撤诉,或者第三人提出异议,或者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法院应当对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2. 按撤诉处理:在行政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按撤诉处理”的字样。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8条规定,如果原告在经过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将视为申请撤诉。因此,按撤诉处理是指在经过法院审查批准后,将原告的行为视为申请撤诉的一种结果。而《民事诉讼法》第129条直接规定了按撤诉处理的情况,即原告经传票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如果被告提出反诉,可以进行缺席判决。这是由于两种诉讼制度的任务和目的不同所决定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证据提交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证明对象主要集中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整个证据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并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
-
专利相关人员在什么时候可撤回复审请求
复审请求人在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决定前撤回其复审请求的,复审程序终止。在专利复审委员会维持原驳回决定的情形下,复审请求人不服时,可在收到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起诉的,复审决定随即生效。驳回理由缺少必要的证据支持;
-
行政诉讼未预交案件受理费有什么后果
-
行政诉讼中撤诉之后有新证据可以重新起诉吗
-
撤诉后再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