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仲裁书认定事实证据的原则是怎样的
时间:2024-06-28 浏览:5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机关仲裁书认定事实证据的原则
全面、客观审核证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四条,行政机关在认定事实证据时,应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审判人员应依据法律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独立判断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并公开说明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客观事实与证据的关系
“以事实为根据”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然而,客观事实在实际办案中往往难以完全实现,它只能是一个办案的理想目标。就像一个打碎的花瓶,案件事实就是散落在地上的碎片,即使找到了所有碎片,也难以完全重构成原来的花瓶。因此,在刑事办案中,我们只能以证据事实为依据。
间接证据的特点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进行证明。间接证据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一个案件中的间接证据通常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多种类型的法定证据,或者同一类型的法定证据数量众多。2. 部分性:单个间接证据通常只能证明待证事实的部分内容,需要与其他事实有机联系起来才能起到完整的证明作用。3. 瑕疵性:单个间接证据在证明力上往往存在瑕疵,需要其他证据来弥补其证明力的不足。4. 综合性:利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需要审判人员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独立审查、综合判断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实质上密切关联的间接证据,分析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后方可作出定案。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我国法律规定,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事实及文书可作为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并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在某些法律或当事人约定中,公证是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公证书具有证据、执行和法律上的效力,是特殊的书证,经公证的法律行为法院应确认其效
-
工商部门新规定: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
工商部门新的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自3月15日起,工商部门对七种投诉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包括不属于职责范围、超过保质期、已调解、已处理、超过一年权益受侵害及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诉。消费者投诉需明确被投诉人信息、投诉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联系方式和投诉日期。工
-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管辖确定方法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的管辖确定方法。根据法律规定,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有管辖权。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三种情形,包括改变事实和证据的认定、改变适用的规范依据以及改变处理结果。
-
未经质证的证据是否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
-
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
-
格式仲裁裁决书
-
法律对死刑复核报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