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受案范围 > 中国仲裁机构的性质有哪些

中国仲裁机构的性质有哪些

时间:2023-12-05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672

关于仲裁性质和仲裁机构性质

一、仲裁的性质

对于仲裁的性质,国内仲裁界、司法界和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仲裁具有准司法性质,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仲裁可处理的事项、裁决的终局性、裁决的可强制执行等,都是国家通过法律授权的。这与诉讼有相似之处。另一种观点认为仲裁是一种民间性的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仲裁不是由专职的司法人员处理,而是由非专职的专家办案。仲裁的核心和基础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国家的授权只是对仲裁方式的支持和保障。我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二、仲裁机构的性质

法律界和仲裁界普遍认为,仲裁机构是独立的、非政府的、民间性质的机构,用于解决商事争议。然而,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和司法界对仲裁机构的性质仍存在误解,表现如下:(1)许多仲裁机构仍然依赖国家资金维持运营,因此被定位为行政性事业单位或准司法机构。(2)将仲裁的服务性收费视为行政性或行政事业性收费。2003年财政部等四部门颁布的行政规章《商事仲裁机构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办法》即是如此。(3)将商事仲裁与劳动、人事等行政仲裁混为一谈,将其收费划归为行政性收费。(4)由于各地仲裁机构的主要管理人员由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并享受与公务员相似的待遇,根据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即使是民间的法律服务机构也要划归为事业单位系列。

《仲裁法》虽未明确规定仲裁机构的性质,但第14条明确规定: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这表明仲裁机构属于非政府的民间性质。然而,有关部门仍将其视为行政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并按照这两种模式进行管理,这与《仲裁法》的规定相悖。外国媒体已评论称,尽管贸仲一直自称为民间机构,但有关部门将其资产定性为国有资产,这说明其仍然是官办机构。这种宣示已在国外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使外商对我国仲裁是否能公正地对待中外当事人产生怀疑。

我国商事仲裁事业应是公益性的、非盈利性的事业

仲裁不是经营性、盈利性的事业。世界各国的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都将商事仲裁视为公共和公益事业,旨在服务市场经济并发挥作用。即使是由政府出资组建和提供办公用房的商事仲裁机构,如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也仅通过税收回收投资,并享受税收优惠待遇。法律上通过立法保证其独立性和民间性,不干预仲裁机构和仲裁庭的独立办案和收入分配。

各国政府都认识到,仲裁是解决商事争议的有效方式。及时解决商事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纠纷有助于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及时化解商事活动中的矛盾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的投资即使不能回收或增值,也是值得的,因为它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上,贸仲委及其他仲裁委员会在成立50年来,缴纳的营业税、仲裁员和仲裁机构管理人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远远超过政府的投资。

几点建议

根据各国通行做法和我国商事仲裁机构的应有地位,建议将我国商事仲裁机构定位为独立的非政府性、民间性、非盈利性的争议解决机构或法人,并在修改的《仲裁法》中明确规定。

建议尽快废止财政部等四部门于2003年颁布的《商事仲裁机构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办法》。该通知与《仲裁法》第14条关于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的规定直接相违背,也与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中承诺按照1999年国家计委等六部委颁布的《中介服务收费的管理办法》将仲裁等收费列入中介服务收费相背离,同时也违反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重新组建仲裁机构方案》等文件中关于仲裁委员会应逐步做到自收自支的规定。

从法律效力上看,《仲裁法》、国务院文件和国际承诺是上位法,而财政部等四部门的行政规章是下位法。下位法规定与上位法不符,应服从上位法。

此外,《通知》将商事仲裁机构的收费列为行政性收费,不仅与商事仲裁机构的民间性、非政府性质不符,而且是一种倒退。在2003年之前,贸仲委和新成立的仲裁委员会一直实行“自收自支,节余留用”的财政管理体制,节余部分用于购置办公用房和设备,这种做法有利于仲裁事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理由,建议国务院牵头,汇总各仲裁委员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与有关政府部门协商,争取尽快废止《通知》。

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仲裁与司法论坛”,其中“我国仲裁机构的性质”成为了热议话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含义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相关内容。劳动福利待遇纠纷指的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因福利待遇问题产生的争议。福利待遇包括劳动条件待遇、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会福利待遇等。解决纠纷的方式通常首先是协商,协商不成可寻求仲裁机构的帮助,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管辖依据

  • 签订不平等合同后的处理方法

    签订不平等合同后的处理方法。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可以申请撤销因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合同中涉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条款无效。当事人可请求变更或撤销显失公平的合同,但不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

  • 刑事赔偿范围及受害人权利

    刑事赔偿范围及受害人的权利问题。赔偿范围涉及行使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包括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改判无罪、刑讯逼供或暴力行为以及违法使用武器或警械等。受害人在以上情况下都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

  •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涵盖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对行政主体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种情况,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确认、行政征收、行政不作为、侵犯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等方面。

  •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
  •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措施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