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监督员在对某食品生产或经营企业进行执法监督时,认为该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并决定采取行政处罚措施,例如罚款。然而,如果监督员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违法证据,或者证据不充分,这种具体行政行为就是违法的。
在一些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经常可以看到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情况。监督记录中描述的所谓违法事实,在相关法律和法规中找不到相应的违法条款。监督员只是记录事实,却不知道这些事实违反了哪条法律或法规。为了凑数,随便找一条相关的条款,结果在审查中发现是错误的适用法律。
食品卫生监督员在执法监督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例如,监督员认定某食品经营单位的商品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决定予以没收或销毁的行政处罚。然而,在采样时,监督员没有按照法定的随机抽样原则进行,只是随意选择几个变质的样品进行检验,无法代表大宗商品的质量。对方对没收或销毁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诉讼后,经人民法院审查发现,监督员采样违反了法定程序,其行政行为是违法的。
超越职权,也称为越权执法,在食品卫生监督实践中经常发生。一些地方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在执行违法处罚时,常常在处罚决定中超越了自己的职权。例如,在买卖双方食品变质的处罚过程中,处罚决定中出现了“卖方承担买方的经济损失”的字样。这种决定不仅超越了监督机构的职权,还将监督机构卷入双方经济纠纷中。这种判决没有法律效力,实际上是行政行为的违法表现。另外,有些行政处罚决定中出现了越权执法字样,如“罚当月奖金,降一级工资,撤销行政职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只有罚款权,没有涉及奖金和工资,更没有撤销行政职务的权力。这些字样实质上都是行政行为的违法。
滥用职权在食品卫生监督实践中经常发生。有时监督机构会在本不属于其职能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监督管理,或者对菜农索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借机勒索。这是滥用职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法律要求应该给食品生产经营者办理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然而,具体执行人员长期拖延不办理,或者不正面答复,甚至拒绝办理。这种行为就是食品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表现。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只要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上述违法情形之一,该行政行为即为违法。当遭受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行政不作为主体是行政主体,其不作为状态对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造成侵害。行政不作为的客体是为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主体在法定
海事案件的专属管辖及其概念。海事案件的专属管辖是根据海事案件的特定性质,由特定海事法院审理,具有排他性。海事案件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等。海事诉讼管辖具有专门性、涉外性和不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特点。海事案件的专属管辖包括因港口作业、海域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履行行政协议过程中损害社会利益的处理方法。在协议履行中,如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法院会根据情况判决被告进行补偿或赔偿。行政合同是行政机关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有助于行政机关更好地行使职能,相对方也可以在合同争议发生后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