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对象是指谁

时间:2025-02-04 浏览:6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3327

执行对象的定义和分类

执行对象是指根据生效的执行根据确定,并由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所指向的目标,即执行客体。根据不同的情况,执行对象可以分为物、行为和人身三类。

物包括财物和其他物件。在行政诉讼执行中,物的例子包括缴纳税款、退还证件、票据等。物可以进一步分为特定物和不特定物。特定物指的是不能以其他物体代替的对象,例如退还所扣车辆。不特定物指的是可以以其他同类物体代替的对象,例如划拨款项。

行为

行为作为执行对象之一,是指完成执行义务所需要的特殊行为。这些特定行为原本应由义务人自动履行,但由于其拒不履行而引起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执行中的行为对象包括强制服兵役、强制拆除违章建筑等。

人身

在民事诉讼中,人身通常不作为执行对象,但在行政诉讼执行中却存在特殊情况。例如,如果一个公民被处以劳动教养,而该公民起诉并经法院裁定暂停执行,但在诉讼判决中败诉并应收入劳动教养场所,如果该公民拒不自动前往,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收押该公民进行教养。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对象是该公民的人身。

强制执行的方式和手段

强制执行是根据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进行的活动。在行政诉讼执行中,常见的强制执行方式和手段包括:

1. 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执行机关可以查询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情况,并冻结该存款,或将其划拨给申请执行人。

2. 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执行机关可以扣留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或直接提取其收入用于执行。

3. 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执行机关可以对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并进行拍卖或变卖以实现执行目的。

4. 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执行机关可以搜查被申请执行人可能隐匿的财产,并将其查出后进行执行。

5. 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

执行机关可以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

6. 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执行机关可以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7. 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执行机关可以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进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8. 强制加倍支付

在特定情况下,执行机关可以要求被申请执行人进行加倍支付。

相关标签: 行政诉讼执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予立案的理由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被拘留人需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提出暂缓执行申请,且公安机关认为对其暂缓执行不会发生社会危险。同时,需要满足担保条件,包括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另外,还介绍了缓刑制度的概述。

  • 行政诉讼法中对提起诉讼的时限规定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提起诉讼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道行政行为后6个月内应提起诉讼,而行政机关在当事人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且不履行行政决定后,可在满6个月后的3个月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此外,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交相关

  •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 治安拘留保释条件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