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医疗损害,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过错给患者造成的损害。这里的损害既包括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情况,也包括其他损害后果。构成医疗损害应具备如下要件:
1、损害发生在特定范围内,即诊疗护理过程中。
2、损害的双方是特定的,加害方为医务人员,受害方为病员亦即患者;任何单位、个人实施的医疗行为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即为医疗损害。
3、加害方具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医疗损害不以加害人主观过错表现形态是否属于过失为其要件,故意造成患者损害后果的同样可以构成医疗损害,如医务人员出于报复、泄私愤、牟取非法利益等心态,对患者造成损害后果的情形。
4、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或其他损害后果。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不利益事实通常是人身伤害(包括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失。结合对侵权行为法理论、《民法通则》、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对医疗行为的特点、患者权利等考察,可以认为,医疗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实质上是对患者人身权的侵害,不只是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还有亲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等受到的侵害,如此才符合《民法通则》中“人身”的真正含义。
医疗损害的构成要件,完全符合侵权行为构成的“四要件”说,即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但两者所不同的,一是前者的侵权行为方式具有医疗行为的特定性。二是受害人须是患者身份的特定性。实质上,医疗损害就是侵权行为的一种类型。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其构成要件如下: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两者的区别很大,表现在两者造成的损害后果不同、加害人的主观表现形态也不同,当然法律惩处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网站也提供专业的律师服务,如果您有需要,欢迎在线咨询。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随着社会进步,人类物质成果丰富,但疾病也增多。医患纠纷不断升级,医疗事故频繁发生。本文分析医疗损害的概念,探讨损害赔偿的性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违约或过错需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应受理人身损害赔
参与度是指被诉对象在诉讼损害结果中的介入程度或所起作用的大小。它是赔偿医学为法学上确定因果关系而研究发展的新概念。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采用五等级法对患者所诉医疗损
医疗事故与手术并发症的概念有重合部分。就是说有部分手术,即使发生手术并发症也不会被认为医疗事故,其关键就是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双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