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承担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必须具体以下几个条件:
①行为的违法性。这是首要的也是较为重要的条件。违法行为,可以是作为的违法行为,也可以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医疗事故中,指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违法或违规行为。
②有损害事实存在。如果行为人虽然实施了违法行为,但并无损害事实即不构成民事责任,更不发生损害赔偿问题。在医疗行为中,损害事实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对公民的人身权利造成侵害的结果,侵害公民人身权利以外和其他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则应由其他相关法律调整和补救,不构成医疗事故损害。因为,该损害直接表现为患者的死亡、残疾、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等后果。对患者的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侵害,必须会导致其肉体的痛苦和心灵的创伤,而患者的死亡或严重残疾也将使其亲属遭受精神上的痛苦,所以,医疗损害既包括患者身体利益的损失,也包括财产的损失(医疗费、护工费等),还包括精神的损失。
③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依照民事侵权法理论,行为与后果有联系,才应承担责任。而医疗事故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与医疗损害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即医疗违法行为是医疗损害发生的原因,而医疗损害则是医疗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事实因果关系确定医疗过失行为是否属于造成医疗损害结果事实上的原因,法律因果关系确定构成事实上原因的医疗过失违法行为是否成为应对该损害后果负责的原因大小,不难看出,前者确定责任的成立,后者确定责任的范围。
④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在医疗事故中,构成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主观过错,仅指医疗机构和其医务人员主观上是否有过失,也就是说,只有在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后果,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到,但轻信能避免这一心理状态下,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的医疗行为,结果导致对患者的损害事实发生,才构成医疗事故并应承担责任。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手术同意书是患者的授权行为,医疗机构需征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手术同意书中的免责条款可能无效,医院和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手术风险非医师过错造成,且由于医学局限性导致,则医院或医生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若在同意
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与医疗不足的赔偿责任问题。对于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不足的情况,不同人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医疗不足不等于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不能绝对排除医疗过错,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与医院协商解决,如果不愿意或者协商不成,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应制作协议书,其中应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协商解决时应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的原因、医疗事故等级